学位专题

目录>
<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差异基因、EMT相关通路的筛选确定和分析

陈瞧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引用
研究背景及目的:瘢痕疙瘩是一类瘢痕过度增生疾病,其发病普遍认为是人种肤色、遗传背景、细胞因子和免疫因素等多因素所致。近年来研究者聚焦于通路相关研究,但发现的通路较少,无法解释疾病全貌。我们发现瘢痕疙瘩其侵袭生长的方式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似,本研究将系统分析瘢痕疙瘩差异基因并富集相关通路,寻找和EMT相关的研究线索。  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选取了公共数据集中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手段,寻找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相关基因。通过GO/KEGG通路富集分析,找出具有研究价值的EMT相关通路。本研究第二部分针对中国人群进行初步实验验证,入组了9例瘢痕疙瘩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在组织水平对EMT相关因子CDH1(E-cadherin)、TJP1(ZO-1)、VIM(Vimentin)、FN1(Fibronectin)进行了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表达水平、mRNA表达水平等检测。第三部分培养了原代成纤维细胞,初步进行细胞水平的增殖能力检测。  结果:经过基因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本研究发现了COL12A1、COL14A1等12个基因呈现下调,HSPA2、TRNP1等9个基因呈现上调表达。经过基因注释分析和通路富集,COL12A1、COL14A1作用于胶原表达,而TRNP1能够降低细胞周期,与EMT和压力感控相关的Hippo信号通路、细胞衰老通路具有较高特异性。在组织实验水平,瘢痕疙瘩组织中上皮相关因子E-cadherin、ZO-1表达降低,间充质相关因子Vimentin、Fibronectin表达升高,证实了瘢痕疙瘩组织存在EMT现象。在细胞实验水平,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相较于正常皮肤具有显著的增殖能力,该实验结果与基因功能注释吻合。  结论:本研究获得COL12A1、COL14A1、HSPA2、TRNP1等21个显著的差异基因。本研究发现Hippo通路可能通过影响EMT在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Hippo通路还与压力感控相关,压力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还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瘢痕疙瘩;生物信息学;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博士

临床医学

王友彬

2020

中文

R622

2021-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