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肥大细胞与椎管内吗啡瘙痒的相关性研究

伍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引用
背景:  瘙痒是椎管内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所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之一。课题组前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剖宫产后硬膜外吗啡瘙痒发生率为18.6%。既往文献提示吗啡可激活MrgprX2/B2受体并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本课题旨在探讨椎管内吗啡所致瘙痒与肥大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实验对C57BL/6小鼠、MrgprB2-/-小鼠以及KitW-sh/W-sh小鼠分别进行椎管内注射吗啡,记录不同小鼠之间的瘙痒行为学和镇痛行为学,以期明确椎管内应用吗啡是否有可能直接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肥大细胞,介导其脱颗粒促进致痒物质的释放,进而导致瘙痒。本研究以期为椎管内吗啡瘙痒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视角。  方法:  建立小鼠椎管内吗啡瘙痒模型并探究不同小鼠应用椎管内吗啡后的瘙痒和镇痛行为学差异:选取C57BL/6小鼠、MrgprB2-/-小鼠以及KitW-sh/W-sh小鼠鞘内注射0.5μg吗啡。探究鞘内注射吗啡对肥大细胞缺失小鼠瘙痒行为学影响:选取KitW-sh/W-sh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0.25μg吗啡组,0.5μg吗啡组和1.0μg吗啡。探究组胺在椎管内吗啡瘙痒中的作用:选取C57BL/6小鼠和KitW-sh/W-sh小鼠,分别鞘内注射0.5μg吗啡、0.5μg吗啡+10μg组胺、1.0μg吗啡、1.0μg吗啡+50μg组胺。在分别鞘内注射给药后录像记录鞘注后30min内各组小鼠的瘙痒行为学,统计搔抓次数,评估椎管内吗啡所致皮肤瘙痒的程度。应用热水甩尾法测定小鼠鞘注前及鞘注后120min内的热水甩尾潜伏期,并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镇痛效果。  结果: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57BL/6小鼠椎管内吗啡瘙痒及镇痛模型,并成功在MrgprB2-/-小鼠和KitW-sh/W-sh小鼠中进行鞘内注射给药。第一部分实验证实相对于C57BL/6小鼠的椎管内吗啡瘙痒模型,MrgprB2-/-小鼠以及KitW-sh/W-sh小鼠在鞘内注射0.5μg吗啡后搔抓行为较少,但镇痛作用相似。提示肥大细胞及MrgprB2受体在椎管内吗啡瘙痒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且不影响吗啡镇痛作用。第二部分实验表明随着椎管内注射吗啡剂量增加,KitW-sh/W-sh小鼠出现了逐渐增强的镇痛效果,但未出现明显搔痒。这进一步提示肥大细胞与椎管内吗啡瘙痒相关,可能与肥大细胞脱颗粒后释放的介质组胺有关。第三部分实验提示低剂量组胺引起C57BL/6小鼠搔抓行为减少,而KitW-sh/W-sh小鼠搔抓行为增加;镇痛效果均被减弱,但C57BL/6小鼠的镇痛效果受减弱更明显。高剂量组胺可引起C57BL/6小鼠和KitW-sh/W-sh小鼠均出现搔抓行为增加,但出现时间相对晚,同样C57BL/6小鼠的镇痛效果受减弱更明显。这提示组胺在瘙痒中发挥作用时间较晚,与鞘注后即刻出现的椎管内吗啡瘙痒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  (1)MrgprB2-/-小鼠以及KitW-sh/W-sh小鼠在鞘内注射0.5μg吗啡后无明显搔抓行为,但镇痛作用良好;  (2)KitW-sh/W-sh小鼠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均无明显搔抓行为,镇痛效果随吗啡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强;  (3)低剂量组胺减少C57BL/6小鼠搔抓行为,而增加KitW-sh/W-sh小鼠搔抓行为;  (4)高剂量组胺导致C57BL/6小鼠和KitW-sh/W-sh小鼠均出现搔抓行为增加,但出现时间相对更晚;  (5)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胺均导致吗啡镇痛效果减弱,但在C57BL/6小鼠中镇痛效果减弱更明显。

椎管内吗啡;瘙痒;镇痛;肥大细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博士

临床医学

黄宇光;申乐

2020

中文

R614

2021-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