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评价研究--基于主要世界大学排名内容分析的视角

胡碧洋
苏州大学
引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省部共建大学”、“2011计划”等政策的大力发展,我国高水平大学进步显著,2015年伊始,我国大学开始进入追求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的“双一流”建设阶段。“双一流”建设工程旨在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使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我国高水平大学储能发力,力求能够跻身世界高水平大学行列并得到全球认可,这就需要我国高水平大学充分把握近二十年蓬勃发展的世界大学排名活动。21世纪以来,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THE世界大学排名等排名相继出现,为高水平大学的界定提供了相对清晰和共通的标准,即位于排名前列的大学就是公认的世界高水平大学。这为思考和评价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方向、建设策略和建设成效提供了相对客观、可观察和可借鉴的路径。但是,我国大学在追求提升大学的世界排名过程中,出现了观念上和理解中的盲目现象与极端现象,脱离国情,唯世界大学排名马首是瞻,甚至仅仅以某个或某些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个别或部分指标为标准,构思和实践高水平大学建设。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各种世界大学排名是引进的新事物,实际上缺少对世界大学排名全面的、科学的、历史的理解。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前列的国外著名大学,确实是举世公认的世界高水平大学,学习、借鉴和追赶这些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迫切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对世界大学排名的理解和实践。  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大学排名这一评价工具、如何正确认识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制定我国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长期的有效的发展战略,成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厘清大学排名的沿革、性质、运用原则和主要世界大学排名工具的指标体系与内在共性价值取向,明确大学排名的工具性价值。二是,以全球认可度较高的QS、THE、ARWU世界大学排名指标数据为依据,探求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世界高水平大学间的差距。三是,对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五所世界高水平大学进行个案研究,深入剖析其发展历程及个性特色,以及世界高水平大学所呈现的共性要素,以求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更为丰富详实的信息和启示。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世界大学排名作为判定大学发展状态和水平的工具,具有自身产生的背景、内容、性质和取向,无论是大学抑或是国家,借鉴或运用世界大学排名,应该清晰把握世界大学排名工具的这些要素,基于自身实际加以参考或借鉴,而不是简单地、不假思索地直接搬用。第二,尽管不同的世界大学排名各有其背景、内容、性质和取向,但都包容了若干重要的共同要素。基于这些共同要素可以看到,近五年来,我国高水平大学尤其是其中的顶尖高水平大学,经过一系列建设工程,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科学研究领域的进步更是明显,这提升了我国高水平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位置。第三,基于世界大学排名的共性要素,我国高水平大学在冲击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面临挑战。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水平呈现明显不平衡状态,其间差距显著甚至呈现扩大趋势。第四,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前位的世界高水平大学在建设过程中呈现了一些基本的共性,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其二,高度重视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其三,高度重视高质量的办学过程。  世界大学排名的各项数据分析和世界高水平大学成长的路径,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丰富和具体的价值信息和经验启示,针对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现状和面临困境,本研究提出如下发展建议:第一,关注学科规划布局,有效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第二,优化科学研究激励机制,鼓励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第三,坚守文化本位,孕育和厚培高质量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第四,提高国际化水平,深化和丰富学术交流。第五,逐步优化生师比和师职比,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此外,高水平大学所在地方政府应当高度重视高水平大学建设,尤其是在资源配置和生态氛围建设方面,选择实际路径,推行有效举措,促进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

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世界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体系

苏州大学

硕士

教育学

许庆豫

2020

中文

G647

2021-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