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葛译《推拿》四字成语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杨珊慧
扬州大学
引用
2008年,毕飞宇的小说《推拿》一经出版,便以其新颖的盲人题材斩获了诸多文学大奖。随后其影视作品的改编制作出品也引发了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小说《推拿》的翻译提供了市场基础。2012年,葛浩文和林丽君夫妇二人开始着笔翻译《推拿》;2014年,其英译本小说Massage由企鹅图书首次出版面世。在研究毕飞宇的葛译作品中,《玉米》(Three Sisters)和《青衣》(Moon Opera)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推拿》(Massage)的研究少有涉猎,且在已有对《推拿》的翻译研究中,还未有以译者行为视角展开的研究,因此笔者选择Massage作为研究文本,展开对葛浩文的译者行为研究。  本研究是在周领顺教授“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指导下,以其理论核心“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为工具,采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对葛浩文译《推拿》四字成语进行译者行为分析。本研究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小说《推拿》、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第二章是对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章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以及“翻译内”和“翻译外”;第四章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研究了葛浩文在翻译《推拿》中四字成语时的行为倾向,以及在不同程度的倾向中所扮演的译者角色;第五章分析了影响葛浩文译者行为的主要语内因素和语外因素;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阐明了主要发现、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本研究发现,葛浩文在翻译《推拿》四字成语时,产生了不同的行为倾向,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中可分别对应“求真”、“半求真”、“半求真-半务实”、“半务实”和“务实”等不同的、阶段性行为特征。而在不同程度的行为倾向中,葛浩文所扮演的译者角色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高度“求真”的倾向中,葛浩文扮演着“代言人”角色,为原文或作者代言;在“半求真-半务实”的倾向中,他扮演着“协调者”角色,调解原文作者或源文化与读者或目标文化中的矛盾差异;在高度“务实”的倾向中,葛浩文扮演着“创造者”角色,以便快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而在分析影响译葛浩文译者行为的因素时,研究发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要译内因素——成语自身特点,另一方面是译外因素——葛浩文翻译观、作者因素、读者因素、赞助人因素,这充分说明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内外环境因素对译者行为的影响。

文学作品;汉英翻译;四字成语;译者行为批评;《推拿》

扬州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周领顺

2020

中文

I046;H315.9

2020-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