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听者方言背景和英语语音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n/-/l/产出可理解性的影响

王小楠
扬州大学
引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更多的非英语本族语者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往,那么非英语本族语者内部、非英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之间能否相互理解呢?这就需要引入可理解性的概念。不少学者研究了各种英语变体的可理解性,如日本英语、新加坡英语等。然而国内关于中国英语变体的可理解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已有研究表明吴方言区的英语学习者在/n/-/l/产出方面存在问题,但是还没有研究涉及到中国不同方言区英语学习者/n/-/l/辅音产出的可理解性。  本研究在迁移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和语音学习模型框架下,调查了来自中国北方方言区和吴方言区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北方方言区和吴方言区)英语辅音/n/-/l/产出的可理解性,以此来探究听者的方言背景和英语语音水平对于/n/-/l/辅音在不同语音位置和邻词密度下的可理解性的影响。研究问题如下:  (1)听者方言背景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对中国英语学习者/n/-/l/产出的可理解性?  (2)听者英语语音水平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对中国英语学习者/n/-/l/产出的可理解性?  实验的参加者分为说者和听者。说者是20位来自扬州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北方方言区和吴方言区各10位),录音内容为48个英语句子(32个包含/n/-/l/音的目标句和16个非目标句)。听者是20位来自扬州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英语非本族语听者)和8位英语本族语者,其中,对于非本族语听者受试,本研究通过外国口音测试的结果将非本族语听者受试分为高低水平听者:高水平听者与低水平听者各10位。所有听者均被要求根据听到的录音完成单词识认任务。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将通过SPSS和EXCEL完成。  研究表明:1)对于来自北方方言区和吴方言区的听者来说,听者的方言背景不会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n/-/l/辅音产出的可理解性。但对于中国听者和英语本族听者来说,其母语会有限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n/-/l/辅音产出的可理解性。具体来说,当/n/-/l/辅音位于音节尾和位于最小对立体中时,中国听者的可理解性高于英语本族听者,即ISIB-L现象存在于中国听者听/n/-/l/辅音位于音节尾和位于最小对立体中的情况;当/n/-/l/辅音位于音节首和位于非最小对立体中时,中国听者的可理解性不高于英语本族听者,即ISIB-L现象不存在于中国听者听/n/-/l/辅音位于音节首和位于非最小对立体中的情况。2)对于来自北方方言区和吴方言区的高、低水平听者来说,听者英语语音水平会有限地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n/-/l/辅音产出的可理解性。具体来说,当/n/-/l/辅音位于音节尾和位于最小对立体中时,中国高水平听者的可理解性高于中国低水平听者;当/n/-/l/辅音位于音节首和位于非最小对立体中时,中国高水平听者的可理解性与中国低水平听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说明有些中国学习者的发音(例如实验中的音节尾/n/-/l/辅音),虽然不影响与中国听者之间的交流,但是会影响中国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的交流。此结果说明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以教师本人是否能听懂为标准,而且要深入了解中国大学生英语发音的可理解性及每位学生的具体发音问题。同时,本研究结果为英语口语测试中的可理解性指标制定提供一定启示。本研究仅采用中国大学生作为英语非本族语听者,然而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人需要使用英语与其他非英语本族语者进行交流。因此,未来的研究可采用中国的其他英语使用者以及中国以外的英语非本族语者为听者,继续深入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发音的国际可理解性。

英语学习者;听者方言背景;英语语音;辅音产出;可理解性

扬州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薛小姣

2020

中文

H319.9

2020-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