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共同体建构研究

周盼
扬州大学
引用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当代著名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小说之一,刻画了21世纪初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一群普通人。在当代西方商品文化和资本权力的侵蚀和摧残下,他们与朋友和家人疏离而被迫处于社会的边缘。然而,这些有着创伤经历的普通人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而是积极地开创新生活,通过共同体想象和实践,他们成功地摆脱了阴暗的过往,在布鲁克林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共同体。  论文运用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并借鉴其他相关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分析《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小人物,如何在纽约这座后现代大都市中经受当代西方商品文化、资本权力的侵蚀、压抑和摧残,逐渐异化,并被迫处于都市边缘,甚至迷失自我,而最后又如何通过共同体想象和不断努力,在布鲁克林建立新的共同体并成功找回自我,希望对处于同样精神及现实困境的当下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  除去引言和结论,论文分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保罗·奥斯特和他的主要作品,同时梳理国内外关于奥斯特和小说《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的研究现状,阐述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分析小说中血缘共同体的建构过程。小说主要人物来到布鲁克林之前,家庭中爱的缺失使得他们的家庭关系不仅异化且处于城市边缘。布鲁克林的重聚及其对“美丽的完美母亲”形象的想象,使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且修复了破碎的家庭关系,也因此得以建立一个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共同体。第二章探讨了小说中地缘共同体的建构。小说主要人物在美国其他地区的遭遇,导致了他们与周围人的疏离。来到布鲁克林之后,他们尝试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通过对内心庇护所“生存旅馆”的想象,他们表达了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在这里重新收获了友谊和爱情。布鲁克林作为共同的生活场所,成为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地缘共同体。第三章聚焦小说中精神共同体的建构。在以金钱和社会地位为成功评价标准的后工业时代,小说人物的精神生活不仅混乱甚至缺失。阅读和写作不仅有助于精神治愈,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布鲁克林建立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精神共同体,也成为一种可能。  论文认为,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环境日益对人的压抑和压迫下,普通的边缘群体可通过共同体的想象及努力,在探寻人与外在世界积极联系的基础上,重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共同体。经历了“9·11”恐怖袭击和2000年美国大选之后的奥斯特,一改他之前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转向了现实主义创作。《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就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人文情怀的小说,故事的圆满结局清晰地表明了奥斯特的创作意图。他不仅借助这部作品实现对自己以及所有经历“9·11”恐怖袭击和伊拉克战争创伤的人们,给予文学想象的安慰,也试图唤起人们对美国社会及当下全球困境现状的反思。

美国小说;《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保罗·奥斯特;共同体建构

扬州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张小平

2020

中文

I712.074

2020-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