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电影中的中小学教师形象变迁研究

饶丽
四川师范大学
引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塑造中小学教师形象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形象是公众对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认知,能够折射出不同时代下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反映出特定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分析我国电影中的中小学教师形象变迁,不仅有利于社会媒体科学合理地建构教师形象,而且有利于教师从历史的视角深入了解自身形象。  为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电影中的中小学教师形象变迁,本研究基于企业形象理论(CIS),采用了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是什么”、“怎么样”以及“为什么”这3个层面对所选影片中的教师形象的变迁展开分析。  本研究以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结合的方式,揭示教师形象变迁的“是什么”。经过多次筛选,研究纳入了78位影片中教师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教师的性别、城乡和教育阶段的特征。同时,本研究进一步筛选出46位教师进行深入的质性研究,并结合时代背景将建国以来电影中的教师形象变迁分为5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教师形象分别从视觉形象、行为形象、理念形象深入描绘。  在明确了建国以来电影中的中小学教师形象的阶段特征后,本研究还分析了其变迁特点,揭示教师形象变迁的“怎么样”。通过对我国各阶段教师形象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教师视觉形象从干篇一律到多元个性,教师行为形象则既有时代性也存在沿袭性,教师理念形象由关注集体利益转向自我发展。  基于对建国以来电影中呈现的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形象的分析,本研究试图呈现出教师形象构建影响因素的动态机制,揭示教师形象变迁的“为什么”。教师形象都是基于一定目的塑造的,教师形象在塑造过程中会受到政治制度、文化理念、教育系统以及教师自身的影响。教师形象通过电影呈现出来,会影响公众对教师的认知,从而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反过来,公众也可以通过制造舆论、控制消费影响电影中教师形象的创作目的,进而影响教师形象的塑造。

电影作品;中小学教师;形象塑造;历史变迁

四川师范大学

硕士

教育学

卢德生

2020

中文

J905

2020-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