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打鼾与心血管病及其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夏艳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引用
目的:  探讨打鼾与心血管病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和糖尿病的关系以及对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参加1998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ChinaMUCA)的15组人群样本,每个人群整群抽样约1000人,其年龄范围在35-59岁,男女各半,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包括询问研究对象的打鼾情况。基线调查结束后,对其中14组研究人群进行随访(1个研究中心未参加随访研究),最长随访到2015年底。分别根据打鼾频次和打鼾声音强度对研究对象分组,其中根据打鼾频次分为4组,分别为不打鼾、有时(1-2次倜)、经常(3-5次/周)和总是打鼾(6-7次/周);根据打鼾声音强度分为不打鼾、轻度(只是比呼吸音重一点或与说话声大小差不多)、中度(比说话声大)、重度(特别大隔着关闭的门也可以听到),共4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打鼾与心血管病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打鼾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结果:  ChinaMUCA1998年基线共调查15573人,应答率为85.1%。横断面分析中有701人因不知道自己是否打鼾,753人拒绝抽血无血标本,8人因未测量身高、体重或腰围而被剔除。最终横断面分析共纳入14111人(其中男性为6697人,女性7414人)。另外在分析打鼾与糖尿病关系时,由于一组人群血糖测定未达到质控要求,进一步剔除该人群1058人后,共计13053人纳入打鼾与糖尿病关系的分析。基线调查结束后对其进行随访,最长随访至2015年底。剔除未参加随访的一组人群944人,10人失访,以及基线已罹忠心血管病的136人,最终纳入打鼾与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发病或死亡、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关系分析的研究对象为11963人。  横断面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打鼾频次组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8.0%(不打鼾组)、28.6%(有时打鼾组)、37.3%(经常打鼾组)和40.9%(总是打鼾组),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随着打鼾频次的增加,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明显上升(趋势检验P值均<0.001)。随着打鼾声音强度的增加,心血管病各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患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值均<0,001),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8.0%(不打鼾组)、30,3%(轻度)、35.6%(中度)和43.1%(重度)。  调整了年龄、性别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打鼾频次还是打鼾声音强度均与心血管病代谢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TC血症、低HDL-C血症、高TG血症及糖尿病)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调整城乡、教育水平、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后,打鼾频次及打鼾声音强度与上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仍呈显著正关联;进一步调整体重指数(BMI)后,打鼾频次及声音强度与高血压、高TG血症、糖尿病的关联仍有显著性。其中与不打鼾者相比,偶尔打鼾、有时打鼾和经常打鼾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OR值及95%CI)分别为1.23(1.11-1.37)、1.50(1.32-1.72)和1.55(1.33-1,81),趋势检验P<0.001;高血压患病风险(OR值及95%CI)在打鼾声音强度为轻、中及重度者分别为1.27(1.15-1.41)、1.46(1.28-1.68)和1.59(1.32-1.90),趋势检验P<0,001。而在进一步调整BMI后,打鼾与高TC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关联不再具有显著性(趋势检验P值均>0.05)。  前瞻性分析共纳入11963人,中位随访13,9(6.7,15.1)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434(3.6%)例,包括脑卒中事件318例和冠心病事件123例。不打鼾、偶尔打鼾、有时打鼾及经常打鼾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每1000人年2.42、3.30、5.71和5.79。Cox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的(模型1)结果显示,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城乡、南北、教育水平、吸烟、饮酒(模型2)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调整超重和肥胖(模型3)、高TC血症(模型4)、高TG血症(模型5)、低HDL-C血症(模型6)或糖尿病(模型8),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但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高血压(模型7),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之间虽仍呈正关联,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趋势检验P值=0.0867);同样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时调整超重和肥胖、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模型9),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也不存在显著性。以不打鼾组为参照,有时打鼾,经常打鼾和总是打鼾组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HR(95%CI)]分别为0.93(0.72-1.19)、1.25(0.94-1.64)和1.08(0.79-1.46),趋势检验P值=0.2800。打鼾声音强度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打鼾频次分析结果类似,其中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高血压(模型8)的结果显示,打鼾声音强度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趋势检验P值=0.0002);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时调整超重和肥胖、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模型9),重度打鼾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虽显著增加(RR=1.41,95%CI:1.02-1.94),但打鼾声音强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关联趋势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趋势检验P值=0.0673)。  结论:  在我国中年人群中,打鼾(包括打鼾频次和打鼾声音强度)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TG血症患病风险独立正关联,打鼾与高TC血症和低HDL-C血症也呈显著的正关联,但其关联不独立于BMI。除此之外,打鼾频次及打鼾声音强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也呈显著正相关,但其关联不独立于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代谢性危险因素。

打鼾;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硕士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赵连成

2019

中文

R767.13;R181.3

2020-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