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儿童寰枢椎旋转脱位的远期疗效

吴鑫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引用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儿童寰枢椎旋转脱位的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2年间共27例接受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寰枢椎旋转脱位的患儿,其中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9.1±1.2岁。根据Fielding分型,其中Ⅱ型3例,Ⅲ型13例,先天性游离齿突11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法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分别评估患者术后神经及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术前、术后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CT、MRI,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和脊髓储备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寰椎、枢椎水平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AP)。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6个方向上的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0至142个月(平均8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失效、破裂、移位及脱出等情况。除一例患者外,术后斜颈均获完全矫正。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获明显的疼痛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与术前相比,神经功能均获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所有患者ADI和SAC均获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0例为颈椎曲度前凸,7例为颈椎曲度变直。除屈曲和旋转方向外,本组患者的ROM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寰椎及枢椎水平AP直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能够提供可靠的寰枢椎短节段固定融合和稳定性重建,改善疼痛及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寰枢椎旋转脱位,术后远期效果良好。

儿童患者;寰枢椎旋转脱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远期疗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硕士

外科学

谭明生

2019

中文

R726.8;R687.32

2020-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