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我国养猪场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流行调查及传播机理

仝慧娴
河北农业大学
引用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当前,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碳青霉烯耐药菌的出现,导致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几乎无药可用。多粘菌素作为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显得尤为重要。在mcr-1被发现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多黏菌素的耐药主要是通过染色体的突变和耐药菌株的克隆传播造成的,但这两种方式的稳定性较弱,并且不能转移给其他种属的细菌中。2016年,由质粒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被发现,且被证明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这严重威胁了多粘菌素的临床应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了解中国养猪业的mcr-1流行情况以及研究该基因的传播机制。本文的主要工作可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首先是样本采集与菌株分离鉴定。从中国18个省的60个养猪场收集了600个粪便样本。利用试剂盒提取粪便总DNA并进行mcr-1基因的PCR筛查。为了进一步表征mcr-1阳性细菌,随机选择来自不同省份的mcr-1阳性样品进行进一步的细菌分离。共计得到152株mcr-1阳性大肠杆菌。  其次是对我国猪养殖场的mcr-1流行情况的调查。PCR筛查600个粪便样本总DNA,观察到结果为mcr-1的粪便携带率(457/600,76.2%)非常高,各省的阳性率略有差别,为45.0%~100%,显示中国养猪场中mcr-1的粪便携带率惊人的高。  然后是对我国猪养殖场的mcr-1阳性菌株耐药情况的调查。对从不同省份收集的152个mcr-1阳性菌株进行包括多粘菌素在内的13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显示,152株大肠杆菌对选取的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多粘菌素(100%)、四环素(94.74%)、多西环素(93.42%)、氨苄西林(79.60%)、氟苯尼考(78.29%)、恩诺沙星(44.08%)、环丙沙星(38.82%)、头孢噻呋(26.32%)、头孢西丁(0.66%)和阿米卡星(0.66%),未发现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菌株。  而后是耐药基因mcr-1在不同地区动物间传播机制的研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试验(PFGE)对不同猪场的菌株的同源性进行分析,共获得142株菌株的清晰谱型,没有明显的优势克隆菌株。结合大量报道,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在不同地区间主要依靠质粒、转座子等可转移元件介导的水平传播。  最后是对耐药基因mcr-1在动物肠道微生态群落传播机制的研究。采集动物的粪便样品利用耐药培养组学技术进行菌株分离,共筛选245株mcr-1阳性菌株,其中196株是大肠杆菌。对196株大肠杆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试验后从每种不同谱型挑选代表菌株,应用S1-PFGE和Southern Blot对mcr-1进行定位。结果显示:1、大部分菌株的mcr-1位于5种不同的质粒,一株位于染色体上。2、存在优势克隆菌株。这也提示mcr-1基因在动物肠道微生态群落中的传播机制除了由质粒介导的水平传播,还存在mcr-1阳性菌株的克隆传播。

多粘菌素;耐药基因;肠道微生态群落;传播机制

河北农业大学

硕士

基础兽医学

刘聚祥;马志永

2019

中文

S859.796

2020-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