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运用“下水文”提升三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行动研究

朱正英
浙江师范大学
引用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三年级作为小学习作的起始阶段,更是处于习作的关键期。在与一线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三年级学生对习作普遍有畏难情绪,不知如何写,也不知写什么,习作兴趣自然也不高。学生之间的习作能力也差异显著。近年来,叶圣陶老先生大力提倡的“教师下水”逐渐回归语文课堂,不少名师是“下水文”的倡导者与忠实实践者。三年级学生的模仿性与向师性也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示范性,这为使用“下水文”提供了支持。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出现习作例文,这也为使用“下水文”提供了条件。  本论文采用行动研究法,以J市某小学三X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下水文”运用于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实践,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左右,主要授课内容是教材内习作,再辅以与教材习作相关的练笔指导以及周记指导。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笔者在全面分析学生现有习作水平与习作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习作教材分析,设计第一轮行动研究计划。在行动实施、观察与反思中,发现“下水文”使用过多,“下水文”使用目的不明确以及“下水文”出示时间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把握习作重点。因此,在第二轮行动研究计划中,先让学生对事情有一个简单描述的过程,再将事情展开详细描述,然后出示相应的片段“下水文”重点进行教学。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大多学生的习作模仿痕迹重,有明显的“下水文”的影子。根据这一问题,在第三轮行动研究中,改变“下水文”呈现的方式,用提纲的形式出示“下水文”,以此减少学生习作中“下水文”的痕迹。整个行动中实行师生共写,师生、生生互评互改等方式。  行动研究结果表明,“下水文”运用于三年级习作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从三轮行动中也可得出三条结论:“下水”的程度从全面“下水”到片段“下水”再到提纲“下水”是符合学生学习进程的,分层次的“下水文”能兼顾不同习作水平学生的学情,当堂呈现片段“下水文”后学生的反馈最佳。但在使用中要注意“下水”的程度,难易度以及“下水文”出示的时间。在学生初步接触习作时可全面“下水”,学生初步了解习作后以片段“下水”为重点,当学生习作出现“下水文”痕迹时及时改以提纲“下水”。“下水”的难度不宜过高,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情况进行多篇“下水”,多出示有细节描写的“下水文”。呈现“下水文”时间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激发兴趣与提供思路多是习作前呈现,解决学生习作重点问题多习作中呈现,习作修改与指导多习作后呈现。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下水文;呈现方式

浙江师范大学

硕士

小学教育

倪军健

2019

中文

G623.24

2020-03-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