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大脑功能特征:来自多体素模式分析和动态因果模型的证据

王梓良
浙江师范大学
引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玩游戏成为许多人休闲娱乐的选择。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进而对工作、学习、生活和家庭等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网络游戏成瘾”。在探究网络游戏成瘾的特征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尝试运用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的方法探索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大脑功能特征。以往大多数对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研究关注的是单个体素或独立的脑区,而网络游戏成瘾通常伴随多体素、多个脑区的异常。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多体素模式分析(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MVPA)和动态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ing,DCM)方法的运用,从任务态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两个方面来探究网络游戏成瘾者独特的大脑功能特征,以揭示网络游戏成瘾个体之所以成瘾及维持成瘾的原因及其神经基础。本研究具体结果及结论如下:  研究一:多体素模式分析方法可以根据静息态下大脑的局部一致性(ReHo:regional homogeneity)对网络游戏成瘾组和娱乐组进行区分,分类过程中权重高的脑区包括双侧海马、右侧前扣带回和额中回。动态因果模型的结果发现,相比网络游戏娱乐组,网络游戏成瘾组左侧海马到右侧额中回、右侧海马到右侧前扣带回的有效连接减弱且右侧海马自身的自我连接减弱。这些结果表明网络游戏成瘾者双侧海马及其与前扣带回和额中回等脑区连接减弱可能是其重要的生物标志,且可能是网络游戏成瘾者在并未接触游戏时维持成瘾状态的重要原因。  研究二:多体素模式分析方法还可以根据线索反应任务下大脑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对网络游戏成瘾组和娱乐组进行区分,分类过程中权重高的脑区包括左侧颞下回、枕中回,右侧尾状核、枕下回和额上回。动态因果模型的结果发现相比网络游戏娱乐组,网络游戏成瘾组右侧尾状核到左侧颞下回、枕中回,右侧枕下回和额上回等脑区存在有效连接的减弱,而尾状核自身存在自我连接的增强,揭示了尾状核在网络游戏成瘾者大脑功能异常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结果表明面对游戏刺激时,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尾状核到颞下回、枕中回和额上回等脑区连接减弱的神经回路可能是进一步理解其无法控制地投入游戏并最终发展成为成瘾个体的重要生理机制。  综上所述,多体素模式分析方法可以对网络游戏成瘾者与娱乐者进行有效区分,并找到区分两组被试的重要脑区。动态因果模型的结果则表明在面对游戏刺激时,尾状核与其他脑区的有效连接的异常可能导致网络游戏成瘾个体无法控制自己的游戏行为;即使在不接触游戏时,网络游戏成瘾个体双侧海马与其他脑区的有效连接的异常对于维持和发展成瘾状态可能有重要作用。因此,海马和尾状核及其与其他脑区的有效连接的异常对于网络游戏成瘾的维持和发展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对于理解网络游戏成瘾的生理机制以及对网络游戏成瘾者今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游戏成瘾者;大脑功能特征;多体素模式分析;动态因果模型

浙江师范大学

硕士

基础心理学

董光恒

2019

中文

B845.1

2020-03-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