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腾
济南大学
引用
背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急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以双侧结膜炎、非典型皮疹等为特征,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男多于女。该病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大多数观点认为K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综合征。据报道KD的发病具有显著种族及地域差异性,表现为亚洲地区发病率高,欧美地区发病率低[1]。目前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重要病因,据统计未经治疗的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发生率可高达15%-25%[2]。有研究证实即使给予KD患儿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标准治疗,仍然有5%患儿会出现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1%患儿会出现冠状动脉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甚至部分患儿会出现心肌梗死或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3-4]。因此,探讨KD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可为预防KD患儿并发CAL及减少其发生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儿内科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4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KD并发CAL及KD并发CAA的因素如:年龄、性别、丙球抵抗、延迟治疗、发热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PMV)、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血钠(血Na)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一步多因素分析KD并发CAL的危险因素以及KD并发CAA的危险因素。  结果:(1)男性KD患儿数量约是女性患儿1.3倍,年龄小于1岁KD患儿CAL发生率是大于1岁患儿的1.83倍。(2)245例KD患儿中,71例患儿发生CAL,冠状动脉损伤率为28.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延迟治疗、丙球抵抗、PLT、WBC、ESR、CRP、ALB可能与CAL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延迟治疗、丙球抵抗、PLT、WBC与CAL的发生有关(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丙球抵抗、发热持续时间、PLT、ESR可能与KD患儿并发CAA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R、发热持续时间>10d与KD患儿并发CAA有关(P<0.05)。  结论:(1)年龄小的男性KD患儿并发CAL率高。(2)丙球抵抗、延迟治疗、高水平的PLT和WBC升高为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3)ESR升高、发热持续时间>10d是KD患儿发生CAA的危险因素。(4)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实时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转归,有助于KD的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访。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

济南大学

硕士

内科学

苑海涛

2019

中文

R725.4

201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