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设计两亲性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对自保护效应和生物膜的渗透过程的研究

柳宇驰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近年来,纳米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得益于它们和一般材料相比具有优越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结构,特殊的形貌以及聚集特性等,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且在生物体环境内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使得它们在药物运输和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得以空前拓宽。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需要不断地应对更多更复杂的现代疾病,如肿瘤等,这让进一步加深对医药分子和细胞之间的作用的理解变得十分迫切。  现在所使用的传统药物,为了使病变部位能够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人们有可能会使用过量的药物,也就会因此而产生副作用,引起组织功能紊乱。现在人们开发一些纳米尺寸的药剂,经过证实,有一部分临床表现比传统药物更好。从事药物研究的科学家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纳米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它们在靶器官或靶细胞中释放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药物颗粒进入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途径。一般来讲,传统药物分子等这些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也依靠被动的扩散过程进行,相对而言并不具备靶向性,但对于纳米药物颗粒而言,会经过特殊的扩散和内吞等途径进入病变细胞,这个过程造成了药物在特定的组织细胞内积累。依靠这一点,就可实现在目标部位自发的提高药物浓度,这样人们在减少用药剂量的同时也就可以尽可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但是关于纳米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由于实验手段的限制,人们对其中的一些途径的了解依然不够全面,一部分参与药物内化进入细胞组织的蛋白质等物质的功能仍然是不确定的,哪些因素会影响纳米药物进入细胞的途径仍就没有得到绝对的证明,而这些都是新型纳米医学兴起,人们所必须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计算机模拟的发展为生物体系微观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本文主要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生物膜、血清蛋白、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  1.血清蛋白与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包括: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引起血清蛋白的富集以及蛋白质晕的形成,通过对纳米颗粒表面改性防止纳米颗粒表面形成蛋白质晕。  2.磷脂膜与纳米颗粒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研究包括:纳米颗粒的大小,表面修饰配体的组成,以及细胞膜自身的张力对纳米颗粒内化过程的影响,通过系统的研究找到最适合医疗用途的纳米颗粒的特征。  3.配体分子自保护效应的研究。主要研究包括:研究配体分子在溶剂中形成的特殊构型,以及因结构的变化而引起自发的减少蛋白质吸附的过程,并结合前两个工作,提出一种新的纳米颗粒的配体的设计思路。

纳米药物颗粒;生物膜;血清蛋白;自保护效应;两亲性配体;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化学工程与技术

曹达鹏;张现仁

2019

中文

R914

2019-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