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基于模式识别方法提取脑电特征信息及其在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

王宁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一大病因,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占到所有脑卒中患者的60~80%。由于脑卒中有效治疗时间特别的短,只有四五个小时,超过这个时间,致残率会大大升高,所以及时的诊断,并进行迅速的治疗非常的关键。目前诊断方法主要是影像诊断,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但上述的方法得出诊断结果需要的时间都比较久,而且为了使影像更加的清晰,往往需要注射造影剂,是有创的。脑电信号的诊断和影像诊断不同,由于脑电信号拥有精度高、采集过程易于操作、对病患无创等优点,在脑卒中的诊断中,脑电信号的研究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本文采用的脑电数据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数据包括8个左脑缺血性卒中患者,4个右脑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4个作为对照的健康人。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第一部分使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频带能量的方法,获得delta频带能量占比(DFBEP),alpha频带能量占比(AFBEP),以及后者与前者之比(AD)三个指标。结果如下,对于健康人,以上三个指标在左右半球之间是对称的,但对于卒中患者,病灶侧半球的DFBEP明显高于另一侧,AFBEP和AD则相反,而且AD比AFBEP更加的敏感,从而可以判断卒中的病灶位置。对一个时间长达15个小时的左脑卒中患者的脑电信号进行长程监测,通过对这三个指标的趋势分析,得出病人病情的变化趋势,与病人的实际情况一致。  (2)第二部分运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分别从脑电信号的时域、频域和时频域三个角度对每一个人的8组脑电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人的聚类分析结果呈现一致性,脑卒中患者的聚类分析结果比较凌乱,但没有出现和健康人一致的聚类结果。所以可以用来确定一个人是否为健康人。  (3)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主元分析法(PCA)和箱型图相结合的方法,以健康人的脑电数据为训练数据,以左右脑卒中患者的数据为检测数据,得出一种对左右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类的方法。并探讨了是否做预处理和窗口长度两个因素对分类结果的影响。最后得出是否做预处理对结果影响不大,窗口长度在左脑卒中患者到达60s,右脑卒中患者到达90s时,结果达到最佳。

脑电信号;短时傅里叶变换;频带能量;层次聚类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孙巍

2019

中文

TN911.7

2019-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