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3573625

民间信仰传统与村落公共空间的建构--以赣南寨坑村“祭大神”为个案

李小真
山东大学
引用
乡村民间信仰一直是历史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对象。寨坑村具有典型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特征,山多地少,交通闭塞,各类信仰活动较为频繁。其中,“祭大神”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六期间,进行的一种传统信仰仪式展演。在过去,“祭大神”活动实际上是由村内彭廖两个姓氏为主导,共享和传承这一祭祀仪式,其它姓氏并不参与其中,而村内彭廖两姓家族的联合,实则是村落自然资源和生存空间争夺大战中,各姓氏家族力量抗衡的自我选择。后来,该文化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彭姓家族中的精英分子审时度势,联合政府与社会各界人士,推动整个活动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一方面,彭姓家族以集体记忆为工具,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独特文化资源和政治优势,在村落中进行家族文化的自我认同,目的在于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表达需要与社会生活空间的扩大,导致村落日常生活突破了家族与村际之间的界限,仪式活动所建构的神圣空间也在慢慢地与原本村落日常的生活空间相融合,甚至在不断地拓展新的公共活动空间,并借助民间信仰的力量蓬勃地向前发展。如今,该活动不仅成为了整个村落内部的标志性文化,还是当地影响较大的年节信仰文化传统。  本文的研究是以村落“祭大神”个案作为聚焦点,来关注村落公共空间建构的过程中,村民们的日常运作与节日中的非常表现,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当地民众的行为逻辑与民俗心理。同时,文中所涉及的日常与非常,神圣与世俗,行为与心理等三个维度,虽然只是选取了村落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正是以它们为基础,节庆祭祀的神圣和平静安稳的日常完美地构成了民众的生活,关于该信仰传统的原生态问题,因为文献资料记载的局限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民间信仰;村落公共空间;祭祀仪式;民俗文化

山东大学

硕士

民俗学

张士闪;李松

2019

中文

K892

2019-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