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大黄素基于JNK3通道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文晓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公认的世界难题,它由各种疾病或损伤引起,临床表现多样,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NP的原因很多,可根据部位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还可细分为异位放电、炎症介质、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离子通道的表达、感觉神经损伤和脊髓结构重塑、交感神经维持性疼痛、谷氨酸能调节、JNK通路、胶质细胞等。基于JNK信号通路研究NP,研究大黄素治疗NP的靶点,寻找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中药制剂,推进中医药的发展。  方法:  观察大黄素对bmSNI模型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60只150-220g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C)、假手术组(SH)、模型组(M)、大黄素组(D)、SP600125组(SP)和DMSO组(DS)共6组,通过剪断大鼠双侧胫神经造成bmSNI模型,后3组分别在手术完毕当天开始予大黄素40mg/kg/d灌胃、SP60012520μL/d、0.25g/L鞘内注射和0.05%DMSO20μL/d鞘内注射,D组连续给药14天,SP组和DS组连续给药7天,并于造模前1、后1、2、3、5、7、10、14天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在造模后7天取材端脑、腰膨大,对腰膨大进行JNK3蛋白免疫印迹检验,和对端脑进行JNK3mRNA实时荧光PCR检测。用EXCEL、SPSS20.0、Photoshop和GraphPad等对行为学、蛋白印迹数据和实时荧光PCR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柱状图制作。  结果:  1.机械痛阈值结果:第一,bmSNI模型大鼠术后机械痛敏明显下降,在术后7天下降到最低值5.62g。第二,大黄素对bmSNI模型大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镇痛效果大于SP600125。相比M组机械痛阈值最低是在术后7天5.62g,大黄素组是在术后3天9.4133g,此后开始逐渐上升,机械痛阈值均显著高于M组。证明大黄素对治疗bmSNI模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有效的。第三,大黄素对bmSN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大于SP600125。SP600125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确切治疗效果,D组机械痛阈值术后第2、3天显著低于SP组,术后第5天显著高于SP组。发展至最低痛阈值D组在术后第3天为9.4133g,SP组在术后第5天为7.98g。D组不仅最低值高于SP组,而且第5天后机械痛敏一直高于SP组,可以证明大黄素镇痛效果大于SP600125。对于D组刚开始机械痛敏低于SP组,考虑是大黄素的抗炎消肿效果强,对未受伤的神经有一定保护作用,未受伤的神经感知疼痛敏感而导致机械痛敏低于SP组,而后,D组机械痛敏高于SP组,证明D组对于炎症介质等清除力度较强,伤口趋于恢复,导致机械痛敏相对不敏感。由此证实证明治疗bmSNI模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黄素比SP600125更有效。  2.热敏痛阈值结果:第一,bmSNI模型大鼠热敏下降较为缓慢,持续时间不长,敏感度一般。模型组在术后5-7天热敏降低,与正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在术后1、2、5、7、10天存在统计学差异。第二,大黄素组术后3、5、7、10天热敏比模型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推断大黄素对bmSNI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第三,术后用药所测热敏,大黄素组一直高于SP600125组,并在术后3天存在统计学差异,推断大黄素对bmSNI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强于SP600125。  3.从行为学上来看,热痛敏结果分析趋势不如机械痛敏结果分析,这可能与bmSNI模型有关,在模型研究时就有文献指出,SNI系列模型的热刺激改变不明显。  4.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来看,术后7天各组腰膨大p-JNK3蛋白表达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术后7天各组端脑JNK3mRNA表达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结论:  1.根据动物实验观察结果,bmSNI模型大鼠术后机械痛敏明显下降,热痛敏缓慢下降,机械痛敏在术后7天下降到最低值5.62g。  2.大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治疗作用。SP600125是JNK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从行为学数据分析,大黄素对模型的环节效果明显强于SP600125。  3.蛋白免疫印迹检验结果显示,腰膨大JNK3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蛋白免疫印迹方面,JNK3表达量的均值似乎呈现一定趋势,大黄素组>SP60012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但各组间P值比较无显著差异,该趋势的显著性无法被证实,该趋势增加样本量后可能被证实。

大黄素;神经病理性疼痛;JNK3通道;脊髓重塑;实验药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

硕士

中医临床基础

吴智兵

2018

中文

R441.1;R285.5

2019-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