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3436268

互联网使用与政治参与——基于CGSS数据分析

刘庄
广西大学
引用
互联网时代使网络媒体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对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研究互联网使用对政治参与的作用机制,为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关注互联网与政治参与和意识、态度、感受与政治参与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一方面证明了以互联网为主的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的作用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但是,大多学者研究的是互联网或公民意识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作用,而解释这其中的作用机理存在缺失。本研究中,将互联网使用量化成互联网使用频率和网络信息渠道两方面,将政治参与分解成制度化政治参与和集体行动,首先分别探讨四组变量两两之间的影响关系,其次探讨公民意识在互联网使用和政治参与之间的中介效应。在理论上,补充互联网使用对政治参与作用机制研究的不足;在现实上,认清互联网的使用对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的影响关系,有利于通过管控互联网的手段来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并预防集体性事件的发生。本文采用S TATA1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运用频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Logit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以中介分析的程序逻辑展开互联网使用对政治参与作用机制的探究。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一是,互联网在近年来的发展迅速,但传统媒介仍然发挥着主要作用。就中国居民的互联网使用情况而言,以网络为信息渠道的民众数量呈波浪型稳步发展,整体水平基本保持在15%-30%之间,而互联网使用频率则在逐年增长。  二是,中国居民政治参与度平稳发展,但整体政治参与水平仍不高。参与制度化的政治活动(投票选举)的居民数量基本保持在48%左右,参与集体行动的居民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  三是,互联网使用对制度化政治参与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对制度化政治参与确实存在显著的影响,但其作用效果是反向的,而对集体行动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四是,互联网使用与公民意识存在显著相关或影响关系。回归结果显示,一方面,以网络为信息渠道促进了公民的开放性、公平感和自由意识,而抑制了公民的民主意识、政府信任感和政府满意度;另一方面,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升高促进了公民的开放性、公平感和自由意识,而抑制了公民的民主意识、政府满意度。  五是,公民意识在互联网使用与制度化政治参与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总而言之,中国正处于社会的快速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培育公民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也要维系地区和全局稳定。所以,认清互联网使用和政治参与的作用机制,有利于通过把控媒体信息的方式去影响公民意识,进一步促进公民参政行为和预防集体性事件。

政治活动;公民参与;互联网使用;中介效应

广西大学

硕士

社会学

魏万青

2018

中文

D630.1

80

2018-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