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3436265

中学生教育期望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EPS2013-2014数据的研究

吴婷
广西大学
引用
教育期望是个体基于自身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对于自身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教育水平的心理预期,对于衡量个体教育获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EPS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群体教育期望差异状况,探究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邻里环境对中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于流动儿童和本地城镇儿童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非农户籍学生比农业户籍学生更期望上大学;女性比男性更期望上大学;西部地区学生比中东部地区学生更期望上大学;七年级学生比九年级学生更期望上大学;本地学生比流动学生更期望上大学;公办学校学生比民办学校学生更期望大学;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期望上大学。但是,在加入家庭、学校、社区因素后,九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更期望上大学。(2)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和个体能力的情况下,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单个层面对于中学生教育期望影响显著:家庭文化资本(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教育期望、家庭文化物资、家庭文化活动、参与辅导班)、学校环境(学校排名、同伴积极性、教师赞扬)、社区环境(社区类型、邻居精英职业、社区环境)对子女高等教育期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父母学业监督、学校性质影响不显著。而在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学业监督对中学生教育期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教育在中国人观念中对于个体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作用,因而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寄希望于更高的教育水平来改变自身命运;家长学业监督又与家庭经济状况正相关。(3)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只有个体认知、成绩、家庭文化物资、父母教育期望、学校排名、同伴积极性对流动儿童教育期望影响显著;是否独生子女、成绩、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期望、家庭文化活动、参与辅导班的状况、学校排名、同伴积极性、社区环境对本地城镇儿童教育期望影响显著。此外,尽管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邻里环境三个层面的变量对于两个样本影响显著度不一样、系数不一样,但是,SUR检验结果表明这些变量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城镇儿童两个群体的教育期望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中学生;教育期望;个体能力;差异性

广西大学

硕士

社会学

蒋超

2018

中文

G635.5

70

2018-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