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394944

主干路上支路口与相邻交叉口的最小距离研究

仲杰
重庆交通大学
引用
主干路交叉口在规划设计时,大都是重视交叉口类型、信号控制灯的配时规划设计,而对于交叉口间距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间距或大或小。现有的规范在交叉口间距也只规定了不宜小于150m,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主干路上的交通拥堵通常发生交叉口区域,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了车辆在交叉口的排队等待现象,其现象在高峰时期表现的尤其明显,支路口的交通将更会受到其下游交叉口排队现象的影响,造成更大范围的拥堵,且国内对交叉口处排队长度模型研究较少。基于此背景下,针对支路口与相邻交叉口的间距不统一,将采用实地调查数据、软件微观模拟和理论分析三方面结合,分析影响交叉口间距的因素,建立交叉口与支路口排队长度模型,基于此模型建立支路口与相邻交叉口的最小间距模型。  ①支路口与相邻交叉口定义与影响  本文首先对主干路上支路口与不同交叉口进行了再定义。根据上述定义分析总结建立了支路口与不同交叉口的间距模式。介绍了交叉口间距不足时分别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的影响。  ②调查统计分析主干路交通特性  其次,根据间距模式划分,对主干路上的交叉口与支路口的交通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进行交通量、速度统计分析。根据交通流理论和交通调查数据,建立各交叉口的速度-流量模型,建立适合主干路不同交通量下的车头时距分布函数。分析总结了影响交叉口间距的因素。  ③模型参数校正和排队长度分析与建模  分析交叉口与支路口的排队状态和影响排队长度的因素。根据交通调查数据,提出对模型参数进行校正。建立VISSIM仿真交叉口与支路口的仿真模型。以仿真试验后采集的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建立排队长度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比例关系,根据比例关系总结提出了主干路交叉口和支路口各进口道的排队长度模型。  ④支路口与相邻交叉口的最小间距模型  最后,根据间距模式划分建立不同的最小间距组合,采用车道变换理论,结合前面研究的排队长度模型,分别得到上下游支路与相邻交叉口、支路口和快速路出入口匝道的最小距离模型。根据最小距离模型,结合交通特性速度-流量模型、车头时距,计算最小距离的值,并根据模型值推算出本文的最终最小距离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城市主干路支路口与交叉口选址时提供依据,这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和运行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道路规划;支路口;交叉口;交通特性;距离模型

重庆交通大学

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

黄华华

2018

中文

U412.35

106

2018-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