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基于成本收益的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研究——以河北省平原地区为例

高双平
河北农业大学
引用
近几年,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迅速,各地各类型家庭农场规模大小不一,在地方实践中往往面临规模选择难题。规模过小的家庭农场通常难以连片集中土地进行机械化生产,劳动利用率和农业净收入低,无法彻底摆脱小农户经营的弊端。规模过大的家庭农场容易出现劳动力紧缺、雇佣成本和监督成本高、季节性资金短缺、非常损失大等问题。而适度规模不仅可以促使农业降本增效,还能提高农业生产者的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家庭农场尤其是对土地依赖程度较大的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在适度规模的基础之上。河北省作为全国种粮大省,其粮食生产情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而河北省地形复杂,平原地区是全省的粮食主产区。所以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河北省平原地区的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研究其适度规模将对推进该类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发展的理论规范和家庭农场登记注册认定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对提高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利用规范分析法对国内外有关家庭农场和农业规模与效益关系的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对家庭农场和适度规模的概念理论进行明确界定。其次,采用调查与实证分析法,设计、发放调查问卷,搜集统计资料,获取研究数据。并在此基础之上,定性分析河北省家庭农场的总体现状、河北省平原地区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具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DEA模型,从成本、收益和综合技术效率三个角度定量分析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最后,综合考量现状、成本、收益和效率,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从发展适度规模和在适度规模发展下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入手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家庭农场总体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河北省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地区分布不均、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生产规模远超小农户、经营效益优于小农户。基于对实际调研数据的分析,深入了解了河北省平原地区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劳动力、土地、资本、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政府补贴状况以及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样本农场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得出规模在5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的成本最低、收益最高,最为符合农场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运用DEA模型对样本农场进行有效性分析的结果表明,100亩-200亩的小规模和350亩-500亩的中等规模均为DEA有效,综合技术效率值为1,规模相对合理。  综合考量河北省平原地区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成本、收益和综合技术效率指标后,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机械化程度较低、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不雇工或较少雇工的主体,可发展100亩-200亩左右的小规模家庭农场;对于人口密度中等地区,大型农机具较为齐全、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家庭农场,500亩左右的中等规模是适度规模。千亩左右的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家庭农场的收益和效率极低,故不提倡。并且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要随着经济、市场、技术与经营主体的承载能力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本文的创新之处有:首次对河北省平原地区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首次利用DEA模型测算河北省平原地区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以指导实践。

家庭农场;粮食种植;适度规模;经济效益

河北农业大学

硕士

会计学

郭丽华

2017

中文

F324.1

95

2018-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