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291315

自然灾害、社会资本与农户消费信贷行为——基于CFPS2010的实证研究

唐瑭
南京农业大学
引用
受地震、洪涝灾害等突发性极端事件影响的区域大部分为农村地区,日渐频繁的自然灾害破坏了村庄的基础设施与物质资本,冲击了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能力,也催生了新的消费金融需求。然而,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长期存在着供需失衡、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存款外流等问题,其中,以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配给最为突出。在农村二元金融架构中,正规信贷供给主体对农户消费性资金需求的满足程度有限,非正规借贷成为农户应对收入风险与消费波动的重要途径。由于巨灾保险体系的缺位,农民普遍保险意识不强,一直以来,抗灾减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救助,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挥作用的呼声越来越高。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要求将信贷资源向灾区倾斜,正规金融机构应从授信审查、资金调度等多方面对“三农”给予优先支持。考虑到受灾农户消费性金融需求的特殊性,贷款的信用风险较大,未必符合商业银行等大多数以盈利为目的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原则,本文受到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能优化农户借贷行为等研究结论的启发,考察了社会资本是否能够缓解正规金融机构对受灾农户的信贷排斥问题。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构建了自然灾害影响生产农户对以关系型贷款为主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需求及可获性的研究框架并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消费信贷行为的作用机制,得到自然灾害影响消费信贷供给的机理及社会资本的交互作用。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总结出非正规金融途径是当前农户获得消费信贷的主要途径,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家庭的住房改善、医疗、日常开支及教育方面等特征,使用Probit、Tobit及Biprobit计量模型得到: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农户消费信贷或非正规消费信贷的可获性及实际信贷额都高于非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农户;社会资本有助于农户获得正规或非正规消费信贷,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作用并不一致,社会网络、正规信贷关系及组织成员身份有助于优化农户正规消费信贷行为,而人缘关系和社会地位主要影响着农户的非正规消费信贷行为;社会资本通过交互效应能够缓解自然灾害冲击给农户获得正规消费信贷带来的不利影响。  最后,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面向农村建立统一的信用体系,利用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缓解信息不对称,改革创新、建立多层次的正规金融服务体系,给予非正规金融发展所需的宽松的政策环境,减少农户的消费信贷约束;(2)进一步完善针对自然灾害和农村贫困人口的政府救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加强医疗和教育支持,减轻农户的基本生活负担,缓解外界冲击造成的收入、消费波动;(3)重视并加快金融应对巨灾体系的建设,建立有效分散和化解巨灾风险,及时为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制度安排;(4)学习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优化正规金融机构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时支持农户信贷的举措。

农村金融;自然灾害;消费信贷;社会资本;交互效应

南京农业大学

硕士

农业经济管理

胡浩

2016

中文

F832

62

2017-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