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贵州大方地区中-晚三叠世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相分析

周冰洋
成都理工大学
引用
本文通过对贵州大方地区野外踏勘及室内资料整理与分析,结合测制野外实测地层剖面得到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特征、生物化石等资料,参考前人已得的数据资料,对研究区内的地层进行综合分析,将地层做了划分。并且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内中-晚三叠世的沉积相,得出研究区中-晚三叠世的沉积相模式。以下为实测剖面:A-贵州省大方县高枧乡岔河关岭组—二桥组实测地层剖面、B-贵州省响水乡菁口杨柳井组—二桥组实测地层剖面、C-贵州省大方县羊场镇高家庄关岭组实测地层剖面、D-贵州省黔西县沙窝乡关岭组实剖面、E-贵州省黔西县五里乡芝坝中杨柳井组—改茶组实测地层剖面。根据剖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得出研究区内地层的岩性、岩石组合等特征,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将研究区岩石地层划分为关岭组(狮子山段、松子坎段)、杨柳井组、改茶组和二桥组。  根据研究区内地层中所含古生物的化石种类、特征、出露层位等,在贵州大方地区建立了两个双壳化石组合带。分别为双壳Myophria(Costatoria) goldfussi—Halobia rugosoides组合带、双壳Indosinion—Permophorus组合带。研究区内生物化石种类以及含量并不是特别丰富,本文根据已有化石特征再结合前人的数据资料,进行年代地层划分。研究区内关岭组与杨柳井组对应年代地层的中三叠统,分别与安尼阶下部及上部相当;改茶组归于中三叠统,大致与拉丁阶中下部相当;而二桥组的年代地层归于上三叠统瑞替阶。  根据研究区内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构造分析研究,对研究区内进行沉积相分析。贵州大方地区中-上三叠统地层可以划分为两类:碳酸盐台地相和河流相。研究区内的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可以细分为局限台地亚相、开阔台地亚相、蒸发台地亚相和浅滩亚相。河流沉积相可以划分为辫状河亚相和曲流河亚相。根据研究区内中-上三叠统沉积相研究所得成果,进一步分析并创建了贵州大方地区中-晚三叠世沉积相模式,并总结得出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图。  根据以上工作进一步总结分析得出三叠纪时期大方地区的古地理演化:研究区属于贵州海盆,其位于西南海盆中心,是一个半封闭的环境。研究区内中三叠世早期为快速海侵形成开阔的浅海,中期则变成由海退形成的半封闭内陆海,直到中期结束研究区内都为海相沉积。然而到晚期时,研究区内海水全部撤出,从而形成陆相沉积。

贵州大方地区;中-上三叠统;地层划分;沉积相;古地理演化

成都理工大学

硕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赵兵

2017

中文

P534.51;P535

67

2017-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