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261430

“被彩人生”:广西兴安县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研究

唐小琳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语言民俗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它通过展现特定社群历史文化、生活文化的关键部分,深化民俗学对地方民众所特有的人生观念、思维方式与精神信仰的认识。婚礼彩话是一地民众在其成员人生关键的过渡仪式上,人们运用智慧、发挥想象,采用或念或唱的方式所展演的寓意吉祥的话语。婚礼彩话是语言民俗中特色鲜明的组成部分,借助这一途径,能够较好地折射当地民众富有生命力的精神文化。  生活于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境内的瑶族民众属于过山瑶支系,他们勤劳淳朴,对生活抱以感恩、对生命充满敬畏、对前路满怀憧憬,具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华江过山瑶民众盛行在诞生礼、婚礼、祝寿礼以及新房上梁和入住仪式等重大场合讲彩话,尤其是在生命转折仪式——婚礼的各个环节所讲彩话别具一格。对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可以丰富过山瑶支系的语言民俗研究,扩展瑶族婚俗文化研究。  笔者多次深入华江瑶族乡境内的过山瑶村寨,运用参与观察、口述史、结构与半结构访谈的田野调查方法收集文献和地方资料,特别是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军田头、瓦窑面瑶寨的人口迁移、村落历史、生计模式、风俗信仰、通婚范围、婚姻形态、婚恋观念等有了全面了解,并且亲自参加了四次过山瑶传统婚礼。通过对华江过山瑶的传统婚礼习俗的介绍,结合具体婚礼仪式及其各个环节的彩话的详细叙述,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地人的生命状态与生活文化。本文将以人观理论和文化功能理论为脉络,依据当地婚礼仪式的关键人物如师公、提亲郎(提亲娘)、酒礼师以及新人的生命历史和人生态度,探析婚礼彩话在当地人完满人生的意义之网上所占据重要地位。  在具体写作上,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组成,绪论说明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问题,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正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总体介绍广西兴安县华江过山瑶及其婚俗概况,以期对过山瑶的生存空间、族源、分布与迁徙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田野点军田头、瓦窑面瑶寨的通婚范围、婚姻形态与婚礼习俗有整体的认识。第二部分试图在全面收集整理当地婚礼彩话的基础上,按照婚礼仪式的进程,对婚礼彩话进行分门别类,以此构架起整篇论文的骨架。这一部分将过山瑶婚礼仪式过程中由不同人物或念或唱出的七个场合的彩话划分到三大环节的婚礼仪式,分别是迎娶环节、拜堂环节与行酒礼环节的不同彩话。第三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就婚礼彩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解读了婚礼彩话所体现出来的当地人对个体、自我和社会人主观认识——人观。这一部分主要涵盖了当地人意识图示中人的来源与归途、完整美满人生的具体阐释以及成人社会身份的重要意义等内容。第四部分则在理解过山瑶婚礼彩话深层文化内涵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了婚礼彩话所具备的多样的社会功能,主要围绕婚礼彩话对过山瑶族群、婚姻双方家庭以及婚礼现场的参与者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解析。第五部分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过山瑶婚礼彩话的传承现状与变迁方向,这一部分结合不同时期的彩话文本、婚礼仪式与瑶人观念的变化,分析了过山瑶婚礼彩话在新时期呈现出来的传承新姿。  本文的结论部分,精炼地总结了笔者的研究成果在语言民俗领域的意义。通过全文的论述,笔者阐明了以下三个观点:其一,婚礼彩话体现了过山瑶人的独特的人观和精神文化;其二,婚礼彩话在过山瑶社会和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功能意义;其三,过山瑶婚礼彩话的传承与变迁有其自身的规律。在阐释以上观点的过程中,本文为过山瑶语言民俗的研究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资料,在瑶族婚俗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拓展了包括瑶族婚俗在内的瑶族历史文化的整体研究。藉此,本文能够促进广西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华江过山瑶;传统仪式;婚礼彩话;文化内涵;精神信仰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民俗学

冯智明

2017

中文

K892.22;K892.3

59

201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