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261429

记忆与象征:广西资源县五排苗族木文化研究

潘雪枚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象征具有高度的凝结力,可通过压缩的方式保存大量的文化信息,是文化记忆的重要保存方式之一。在新的背景下,又能对各种贮存的信息进行重构,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文化记忆和象征作为一种集体意识影响着人们对于木的认知,进而反映于各种民间传说、仪式行为、信仰禁忌乃至具体的木质器物应用当中。木与五排苗族的生活密不可分,对其进行研究将为了解五排苗族传统文化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本文试图通过田野调查,以五排苗族地区的基本概况、历史文化以及信仰体系为背景,对五排苗族关于木的文化记忆进行收集,探索木的多重象征意义,以崭新的视角阐释苗族木文化。解读苗族木文化记忆和象征当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人居环境观,了解木在五排苗族社会生活体系中的实践和作用,探讨五排苗族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之间的关系。论文主要从两大方面展开叙述,首先是以木的文化表述为核心,以民间传说、树木常识、民俗信仰、亲缘关系表述、传统节俗中的木为落脚点,探讨五排苗族木文化的丰富内涵;其次是以风水林类型及人居环境观、木质器物的文化认知和象征为中心展开论述。五排苗族将木与风水之中的“生气”联结,通过各式各样的风水林来营造最佳的人居环境,祈求健康、人丁和财富。同时,他们的这种人生述求也反映在木质器物的文化象征当中。因此,通过分析作为五排苗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的木的文化认知,以及木作为象征符号的形成之因,有助于我们深层次的理解五排苗族的木文化内涵。五排苗族秉持着自己对于木的独特认知,将木视为一个生命体,对树木的自然特性进行想象,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加之于木。同时,又敬畏于木的神秘未知属性,通过一定的仪式行为表达愿望,借助木的神秘力量为自己所用。  本文主要以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为主要研究方法,深入田野调查点,在访谈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入了解五排苗族提供了基础。本文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五大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对田野点的历史地理,人文情况,五排苗族族源等相关情况进行介绍。这一部分通过对五排苗族生活区域的整体介绍,为后文探讨五排苗族木文化建构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试图从木的文化认知当中分析五排苗族的木文化情结。一方面从五排苗族历史记忆中的树木入手,探讨五排苗族对于树木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传统节俗中的树木象征,与树结亲仪式中的木文化认知进行探索,对五排苗族的历史记忆中的木文化认知进行概括和分析;  第三部分,从五排苗族地方性知识体系中的树木常识入手,结合“一蔸人”的亲缘关系表述,分析人与木交互关系中的树木认知,探索木在五排苗族社会中的象征义;  第四部分,结合木质器物在五排苗族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分析人们对于木质器物的文化认知以及木质器物的文化象征。然后,探讨木质器物作为木文化的延伸,是如何在五排苗族社会中发挥作用的。  第五部分,五排苗族通过风水林营建了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表达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这一部分在介绍五排苗族风水林类型的基础上,分析风水与巫术禁忌相结合的原因,探讨风水林所展现出的五排苗族理想人居环境样式。  最后为结论,对论文进行分析总结。  木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于苗族木文化的研究甚众,但其实并不全面。本文以颇具民族特色的木文化记忆和木象征为落脚点,整合民间传说、树木常识、仪式禁忌、传统节俗、木质器物、风水林等与木相关的内容,考察五排苗族木文化的多层次建构,探究木的多重象征义及其形成之因,并以木为切点,考察五排苗族传统文化的构成和内涵。相信这将为五排苗族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丰富五排苗族研究的内容。

五排苗族;木文化;社会生活;多重象征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民俗学

覃德清

2017

中文

J528.5;K892.3

65

201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