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261415

“东/西”的不对称性研究

何玉玲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对称性和不对称性是语言学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尤其是一对对应的反义词表现出来的不对称性不断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东/西”是现代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一组反义词,但迄今尚未发现对“东/西”的不对称进行的专门研究。本文以“东/西”为研究对象,以标记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分别从词义、构词、组合三个方面对“东/西”的不对称现象做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和研究并且对“东/西”不对称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论文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引言本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目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部分,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范围。第四、五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等问题。  第二章“东/西”词义方面的不对称性分析。本章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东/西”的义项数量为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第二部分,从历时的角度分别对“东/西”各自的词义演变脉络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通过相关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东/西”在义项数量上“西”的义项比“东”多;“东/西”词义的引申方式和引申范围具有不对称性;“东/西”词义的感情色彩具有不对称性;“东/西”二字产生的时间具有不对称性;“东/西”词义的视角变化范围具有不对称性。  第三章“东/西”构词方面的不对称性分析。本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东/西”所构词的具体义项数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这里主要包括两小节,第一小节,从“东/西”各义项所构词的总量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二小节,从“东/西”四组相对应义项所构词的数量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东/西”的不对称性进行了描写。第二部分,分析了“东/西”构词形式的不对称性,这部分主要从“东/西”的形式对称和“东/西”的形式不对称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形式对称里,又包括了:1.形式对称,意义对称;2.形式对称,意义不完全对称;3.形式对称,意义完全不对称4.参照点与形式意义不对称四种情况;形式不对称里,又包括了有“东”无“西”类和有“西”无“东”类两种情况。第三部分,分析了“东/西”构词语序方面的不对称性,这部分也包括了“东/西”作为复合词语序的不对称、“东/西”在成语、俗语中语序的不对称、在固定名称中“东/西”语序的不对称、“东”“南”“西”“北”连用时“东/西”构词语序的不对称四个方面。通过相关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东”“西”在构词总量上,“东”的构词总量比“西”多;“东”“西”在所构相反义项的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称;“东/西”形式对称的共92组,其中意义对称的有74组,意义完全不对称的有9组,“东/西”形式不对称的共208组,其中有“东”无“西”的有112组,有“西”无“东”的有96组;“东/西”在参与固定名称、成语、俗语和复合词的构词时语序是不对称的,“东”“西”“南”“北”连用时“东”“西”构词语序也是不对称的。  第四章“东/西”组合方面的不对称性。本章只有一个部分,即“东/西”跟动词组合时的不对称性。通过相关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当表示“上升”义时,只能用“东”,不能用“西”,当表示“下降,下沉”义时,只能用“西”,不能用“东”。  第五章“东/西”不对称现象的原因分析。本章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语言内部分析“东/西”不对称的原因。第二部分,从语言外部分析了“东/西”不对称的原因。通过相关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东”“西”语言内部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在反义义场的不对称和“东”“西”语义演变的不均衡性两个方面,“东”“西”语言外部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在认知因素和文化因素两个方面。

现代汉语;反义词;不对称性;标记理论;认知语言学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骆明弟

2017

中文

H136.2

62

201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