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260122

苏轼岭南风物诗研究

卢虹红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文学成就冠盖宋代,而他豪放旷达的心态也为后世文人所推崇。苏轼早年入仕,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离开过官场。而他的仕途波折起伏,后期更是被贬谪到远离朝廷的岭南。面对仕途的不顺,苏轼依旧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这种旷达的心态几乎贯穿他生命的始终,在岭南时期更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本文着重依据苏轼贬谪岭南地区描写当地风物的诗歌作品,研究苏轼贬谪岭南这一历史时期心态的变化历程。通过此研究,一方面更好地认识苏轼旷达的心胸和以顺处逆的人生哲学,另一方面,进一步了解苏轼的诗歌中所涉及的岭南风物。  本文的前两章着重论述苏轼岭南风物诗的创作情况,分为“风光景色”和“土产风物”两部分进行研究。为全面地了解苏轼岭南诗歌创作的具体情况,笔者根据诗歌内容和注者的分类,搜集并统计苏轼涉及岭南风物的诗歌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中国自古就有“借景抒情”的文学传统,在“风光景色”这一部分,笔者从苏轼所描绘的美妙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绿草鲜花的背后,探索他隐藏其中的纯粹的审美体验、隐晦的避世情怀以及旷达的人生追求,由此来探究苏轼以顺处逆的人生哲学。在“风物土产”部分,苏轼作为一名北客,面对岭南盛产的与北方截然不同的土产,他不仅以“新尝”为喜,还写下颇多的溢美之词。甚至在告别山珍海味,终日粗茶淡饭的情况下,仍能品尝出食物的美味,足见其心胸的宽阔。  应该注意的是,苏轼这种旷达的心态随着时间和苏轼的贬谪生活而有所变化。惠州时期,苏轼刚刚经历乌台诗案,九死一生,加之贬谪岭南,仕途受挫,远离家人,生活困顿,因此苏轼的心态并非十分旷达。为了排解心中的忧愁,苏轼访名山古寺,与僧道交游,感悟佛法,写仙释诗。所以说,苏轼在惠州的心态除了旷达,更多的是郁结。而到了儋州之后,无需借助佛道,苏轼就能抚平内心的忧愁,以一种真正豁达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了。苏轼贬谪儋州时已经六十高龄,政治的失意,北归的无望,归家的无期,所有支撑他生命的希望统统离他远去,此时的苏轼已然能看开人生的荣辱得失、悲欢离合,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世俗生活中。回归到平凡的人生轨道,作为一名最普通的老者,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深厚的友谊,开始享受闲适美好的生活,从而使他豁达的心态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身居窘境,而能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并且不急不躁,安之若素,遍观整个宋代,苏轼是绝无仅有的。

苏轼;岭南风物;审美体验;诗歌作品;避世情怀;人生哲学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莫道才

2017

中文

I207.22

50

201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