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220460

不同形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CO变换反应性能研究

彭飞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应用为背景,研究制备CO变换率高且制氢效率好的变换催化剂为目的,对Cu/CeO2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CeO2形貌、不同活性组分及其负载量等对CO变换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小分子气体辅助合成ZrO2载体在Cu/ZrO2催化剂中的作用。  首先,成功制备出了八面体、棒状和立方块三种不同形貌的CeO2材料,评价实验发现纯CeO2材料CO变换活性较低(实验条件下CO变换率不超过8%)且无差异。继而负载Cu,以5%Cu/CeO2催化剂为例获得的对比实验表明:负载后CO最高转化率可达91%,当温度超过350℃后,八面体与棒状催化剂上的变换反已接近平衡。其中,八面体形貌的Cu/CeO2催化剂具有最好变换催化性能,棒状次之,立方块最差。表征结果表明八面体CeO2粒径最小;八面体Cu/CeO2催化剂中Cu/Ce间作用力最强,CuO分散最好,小尺寸铜物种含量最多,且具有更多的Cu+物种和表面化学吸附氧。众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使得八面体Cu/CeO2催化剂CO变换催化性能最好。  接着,以八面体CeO2为载体,探索活性组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10%为Cu/CeO2催化剂最佳负载量。表征结果表明:10%负载时,CuO仍为高分散态,负载量继续增加,催化剂上出现晶相CuO。10%Cu/CeO2催化剂Cu/Ce间作用力最强且具有较多表面化学吸附氧和氧空位。In-situ DRIFTS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单齿碳酸盐和多齿碳酸盐可能是Cu/CeO2催化剂低温变换反应的关键物种,而催化剂表面甲酸盐可能是高温条件下的关键物种。CeO2上负载Co和Ni元素后尽管CO转化率有所提升,但甲烷化副反应加剧。其中,Ni元素甲烷化效果更为明显,不适宜用作CeO2基变换催化剂添加成分。综合制氢和CO脱除两方面效率,双金属负载的Cu-Co/CeO2催化剂最佳,CO转化率为96%,甲烷选择性为1%。  最后,引入CO和H2小分子气体,导向合成出不同条件下的ZrO2材料,进而制备出Cu/ZrO2-None、Cu/ZrO2-CO和Cu/ZrO2-H2三种催化剂。评价和表征结果表明:小分子气体调控后的催化剂变换性能更优。催化剂电子跃迁能量更低,小尺寸α+β相CuO含量更高,且具有更多Cu+物种和表面化学吸附氧。可知,小分子气体辅助导向合成方法,是一种改善ZrO2基催化剂性能的有效手段。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工艺;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催化性能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化学工程与技术

李建伟

2017

中文

TQ426.7

93

2017-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