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论清代闺阁诗人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

赵亚骐
黑龙江大学
引用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文本,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从性别视角阐述了清代闺阁诗人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李商隐诗歌突出的女性情结,揭示了其女性情结的表现、形成的原因以及审美艺术特色,透过对其诗集文本的剖析再现诗人的身世遭遇、情感悲剧和心理活动与闺阁诗人的相通之处,并阐释闺阁诗人喜好义山诗的客观条件和双方产生情感共鸣之必然性。主要视角集中在对清代闺阁诗人的情感世界进行全方位的细腻的捕捉,解释了为何选取清代作为研究闺阁诗人对李商隐诗歌接受的历史节点这一基本问题。最后指出了闺阁诗人群体对李商隐诗歌接受、模仿较之男性文人所具备的先天优势。  第二章从宏观上选取了两个角度阐述了清代闺阁诗人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在内容题材上重点关注了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上较为突出的咏物诗和爱情诗,并立足于对清代闺阁诗人所传诗集以及清代闺秀诗话中记载的生平佚事阐述清代闺阁诗人对李商隐咏物诗和爱情诗的喜爱和接受,试图窥探有清一代闺阁诗人与男性文人在学李诗时不一样的审美感受与精神况味。在艺术技巧上重点关注了清代闺阁诗人对李商隐诗歌色彩美的接受和对“冷艳”色调的偏爱,立足于闺阁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通过对色彩词和冷艳色调的提炼以实现“心象”与“物象”的契合交融,更好的表现闺阁诗人内心深处多样而复杂的情感。  第三章从闺阁诗人对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内容以及意境入手,选取了清代闺阁群体中对李商隐诗歌接受和承袭较多的柳如是、朱玉仙为代表,通过观察她们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和模仿进一步窥探清代闺阁诗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寄托,具有典型意义。

清代;闺阁诗人;李商隐;诗歌作品;女性情结;艺术特色

黑龙江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张安祖

2017

中文

I206.2;I207.22

50

2017-08-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