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富民阶层”与南宋乡村社会救助

尹飞
湖南师范大学
引用
唐宋之际,伴随着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一个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却无政治特权的社会群体—富民阶层应运而生。南宋时期,在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富民阶层以自身的财富占有为基础,广泛投入到乡村社会的救助活动中。这一行为,对于南宋基层社会的发育发展以及后世慈善救助事业的进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现阶段,对“富民阶层”与南宋乡村社会救助关系的探讨,学术界虽有所涉及,但都较为简单零散,缺乏全面系统的论述和专门性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立足于对“富民阶层”的认识与理解,从主要表现、突出特点、动力机制、影响及评价等方面入手,将“富民阶层”与南宋乡村社会救助的互动关系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与把握,以期为南宋慈善救助事业的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选题缘由及意义、学界的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文章主要的创新点。  第一章从“源起与构成”和“特征与地位”两个方面对富民阶层的基本概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富民阶层兴起于唐宋之际土地产权变革(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和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按照户等划分主要包括乡村上户、坊郭上户及产业上户三大类。尽管其没有政治特权,但却依靠雄厚的资财和较好的文化涵养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和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在宋代的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富民阶层参与南宋乡村社会救助的具体情况。从赈灾救荒、扶贫济穷、恤弱解困和公共工程建造四个部分梳理富民阶层在南宋乡村社会救助中的主要表现,试图以此为基础勾勒出南宋富民阶层的“乡助”全貌。  第三章是对南宋富民阶层乡村社会救助特点的总结。不管是救助内容上、形式结构上、参与方式上还是地缘分布上,此时的富民“乡助”都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属性,而这也正是对两宋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救助事业转折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反映。  第四章主要从思想观念、国家政府、地方社会以及富民自身等四个方面出发比较细致的分析了南宋富民阶层参与乡村社会救助的原因与动力。  第五章则是从地方社会的发展、后世民间救助体系的发育以及富民阶层基层“话语权”的争取三个方面对南宋富民阶层的“乡助”参与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也就南宋富民阶层在乡村社会救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以期为当代民间力量的公益参与提供一定的借鉴。  结语部分重点肯定了富民阶层作为南宋乡村社会救助的核心力量之一,是政府在社会救助事业发展中最坚实的合作者。而广泛的“乡助”参与也是在南宋国家权力全面下移的背景之下富民阶层为谋求自身发展所做出的最好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南宋时期;乡村社会;慈善救助;富民阶层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史

张国骥

2017

中文

K245

96

2017-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