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163142

3种枪形目鱿鱼的视细胞分布和其视觉机能关系的相关研究

邬云鹏
浙江海洋大学
引用
目的:视网膜组织学研究表明,鱼类视细胞的分布特征往往反映出其种类独特的栖息环境、摄食特点等生活习性,由于头足类的视网膜同鱼类的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头足类视细胞的分布可能也会反映出头足类所特有的生活习性,但是鲜有学者对头足类的视细胞分布同其视觉机能的关系进行过研究。太平洋褶柔鱼、长枪乌贼和萤火鱿是日本重要的经济种类,但是三者视细胞的密度、分布同其视觉机制的关系仍然未知。本实验通过组织学方法对三种枪形目鱿鱼视细胞进行了研究,检测了其视网膜感杆的排列方式、视细胞的密度及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类的视轴、视轴角、视敏度等相关的视觉机能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与各自生活习性的关系。  方法:4条太平洋褶柔鱼,3条长枪乌贼和3条萤火鱿分别采集于福井县若狭湾、静冈县伊豆海域和富山县富山湾。在实验样本的视网膜固定后,根据个体的胴长大小进而分为37、57或81分小样本。制作成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后放置到光学显微镜下镜检,观察视网膜感杆和感杆分体排列方式,拍照。对照片上的感杆计数后转化为视细胞密度,使用SPSS22.0对所得数据检验。利用Golden SoftwareSurfer11还原视网膜上视细胞的分布。基于视细胞密度和分布图,推定三种鱿鱼的视轴和视轴角,根据视敏度计算公式,计算三种鱿鱼的视敏度。  结论:太平洋褶柔鱼和萤火鱿的视网膜感杆排列方式类似,呈现出有规律的正交镶嵌状,长枪乌贼的感杆排列方式混杂。视网膜上视细胞分布不均,不同种类的视网膜间视细胞密度和分布不同。所有种类视网膜后侧部位的视细胞密度大于其他部位视细胞密度。太平洋褶柔鱼平均视细胞密度大于其他两类的视细胞密度,视细胞密度最高点位于视网膜后端偏腹部一侧,长枪乌贼和萤火鱿的视细胞密度的峰值点位于视网膜后端偏背部一侧。各种类鱿鱼的视轴分布对应其各自的生活习性:太平洋褶柔鱼的视轴朝向上前方,适合其探知来自其上方的生物;长枪乌贼和萤火鱿的视轴朝向下前方,有利于检测其下方的生物。视精度的分布同视细胞的分布类似,视网膜后侧的区域高于其他区域。太平洋褶柔鱼和长枪乌贼的视敏度高于一般鱼类的视敏度,约为0.70和0.74,使它们拥有对物体较高的分辨能力。萤火鱿的视敏度在三种内最低,但凭借发达的感杆排列方式、不同于普通种类的三种视色素和生物发光特性,仍然是十分优秀的捕食者。

枪形目鱿鱼;视细胞;分布特征;视觉机能

浙江海洋大学

硕士

捕捞学

虞聪达;稻田博史

2016

中文

Q959.405

58

2017-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