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145183

小学教师生气表达及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张芬芳
浙江师范大学
引用
本研究拟采用混合研究中“解释性序列设计”展开研究,探讨小学教师生气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的动力机制。其中,量化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影响因素统计关系进行探讨,质性研究采用开放问卷和深度访谈,了解小学教师具体的生气表达方式以及影响因素之间是如何起作用的。  量化研究结果显示  (1)怒内表达和怒外表达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两种控制怒表达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小学教师更多的采用控制怒表达的方式。  (2)除男性教师较女性教师有更高水平的控制怒内表达外。性别、教龄和年龄在四种生气表达方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自尊和宽恕两个维度与两种控制怒呈显著正相关,只有支持利用度与怒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4)自尊与控制怒外表达、控制怒内表达的关系,存在宽恕的中介效应  (5)支持利用度对怒内表达的影响,存在宽恕的中介效应。  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生气源主要是来自学生和家长。总体而言,面对不同对象,教师倾向于控制怒的生气表达方式。  在影响因素的内在机制方面,高自尊的个体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充分的认可,一方面直接影响教师冷静客观的表达,另一方面也促使个体在遇到刺激事件时对自己和他人更加宽容,进而间接影响生气表达。支持利用度能释放和缓解情绪,同事提供方法引导,这导致小学教师生气情绪的缓解和释放,另外也可通过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及对自我的认可,减少生气情绪的抑制。

小学教师;生气表达;个体自尊;宽恕心理

浙江师范大学

硕士

应用心理学

徐长江

2016

中文

G625.1;G443

81

201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