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134539

五指山市阔叶混交林碳汇测算与影响因子研究

李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引用
陆地植被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是今天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物质与能量来源,在减缓全球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作为陆地植被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森林的固碳作用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海南省五指山市作为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其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对整个海南岛的气候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以海南省五指山市阔叶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基于海南省五指山市5期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对阔叶混交林的碳汇进行动态分析。另一方面,以海南省五指山市2011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DEM数据作为数据源,从郁闭度、海拔、坡度、距水域距离上分析碳汇量的分布,并利用Geoda中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和ArcGIS中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碳汇量与上述因子和胸径*树高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各因子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对碳汇量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碳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1、目前五指山市阔叶混交林碳储量为2898.46t,与1993年碳储量相比,碳汇功能有明显的上升,特别是1999年海南省把林业作为生态省建设的主题和核心,2008年五指山市把生态市作为建设目标以来,五指山市森林面积由8.12万公顷增长到9.19万公顷,碳储量与碳汇量都有较大的增加。而从2008年到目前,碳储量仍有增加,但增幅相比之前有所下降,导致碳汇量处于下降趋势。从整体上看,碳汇量一直表现为正值,说明阔叶混交林始终发挥碳汇的功能。  2、从郁闭度、海拔、坡度、距水域距离上分析阔叶混交林碳汇量的总体分布特征,发现碳汇量随着面积和郁闭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其中中、高郁闭度的阔叶混交林为主要碳库,占总碳汇的92.10%。将全市海拔分为6个梯度,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描述为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即随着海拔的升高碳汇值先增加后减少。具体为在142m~1050m之间,阔叶混交林碳汇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在1050m-1350m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海拔的继续升高碳汇量又变小。碳汇量在坡度上的分布特征与海拔上类似,碳汇量依次为斜、陡坡(15°<坡度<35°)>急、险坡(坡度>35°)>平、缓坡(坡度<15°)。阔叶混交林碳汇量在距水域距离上表现为距水域越近,碳汇量越大。  3、基于碳汇量及其影响因子都存在空间自相关性,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来拟合碳汇量与胸径*树高、郁闭度、海拔、坡度与距水域距离间的回归方程。对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来说,所有参数在显著水平α=0.05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些因子均为影响碳汇量分布的重要因子,其中郁闭度、胸径*树高对碳汇量的影响最大,系数值约为0.80,其次为海拔、距水域距离,坡度因子的影响最小,约为-0.20。但是这两个模型都只在研究区域给出一个整体模型,由于五指山市地形地貌的差异,这样的估计会使阔叶混交林碳汇量的局域误差较大。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属于局域模型,会在每一个样地点给出一个模型,可以大大降低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各样点上的碳汇量与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不同,因此各因子在不同样点上对碳汇值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因子对碳汇值的相对影响大小对森林管理采取相应措施,以增强该区域的固碳能力,进而提高其碳汇功能。

阔叶混交林;碳汇量;测算方法;空间分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硕士

林业经济管理

佘济云

2016

中文

S794.02

65

2017-03-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