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093554

滨蒿抗炎化学成分的研究

田晓卉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中药茵陈(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黄疸,肝炎等症,在茵陈蒿汤等经典组方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是临床上极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另有研究表明,滨蒿的提取物具有显著抗炎活性,但其抗炎活性成分还尚未报道。此外,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近年来在我国中医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但由于基础研究环节薄弱,使得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仍旧具有很大争议和质疑。因此,本文对滨蒿水提取物的抗炎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滨蒿水提取物作为茵陈配方颗粒在临床上使用。  本文以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为导向确定了以大孔吸附树脂作为滨蒿水提取物初步分离的方法,通过梯度含水乙醇洗脱后,将滨蒿水提取物分为0%,10%,30%,50%以及100%乙醇5个部位,并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筛选了这5个部位的抗炎活性,在安全剂量40μg·L-1下,50%乙醇部位和100%乙醇部位均能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抑制率分别为83.8%和58.6%,显示滨蒿水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部位为50%乙醇部位和100%乙醇部位。  本文通过重结晶及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滨蒿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滨蒿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文献,鉴定了各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酮(YC-1)、2,5-二羟基桂皮酸乙酯(YC-2)、槲皮素(YC-3)、木犀草素(YC-4)、7S,8R-二氢去氢双松柏醇(YC-5)、洋李素(YC-6)、7,4'-二甲氧基山柰酚(YC-7)、9S,12S,13S-三羟基-反-10-十八烯酸甲酯(YC-8)、对羟基苯乙醇-6-O-(E)-咖啡酰基吡喃葡萄糖苷(YC-9)、对羟基苯乙酮-6-O-(E)-咖啡酰基吡喃葡萄糖苷(YC-10)、异鼠李素-4'-O-β-D-葡萄糖苷(YC-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YC-12)、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YC-13)、硬脂酸(YC-14)和β-胡萝卜苷(YC-15),其中,化合物YC-8,YC-11,YC-12为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YC-2,YC-5,YC-9,YC-10为首次从滨蒿中分离得到。此外,本文首次研究了茵陈配方颗粒的化学成分,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茵陈配方颗粒中分离得到。  本文在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模型评价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所测的12个化合物均能不同程度上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NO,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中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YC-13)活性最好。

滨蒿;化学成分;分离工艺;抗炎活性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药学

喻长远

2016

中文

R282.71;R284.2

115

2017-0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