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3086837

论3D打印技术下我国专利法的应对

王颖
广西大学
引用
3D打印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新技术带来的科技突破不仅将改变制造业的格局,同时也对我国现有的专利法体系带来挑战。本文从3D打印技术的产品生产流程出发,分析新技术下新产生的法律关系,探讨网络分享平台、3D打印机个人消费者以及传播、分享3D文件行为等承担的专利侵权风险。最后提出我国专利法的应对方法以及配套改革措施。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在引言中介绍了3D打印技术下社会生产模式的变化,显现出现行专利法保护的乏力以及修法的必要性。  正文分为三章来介绍:  第一章,主要介绍3D打印技术的原理、新出现的法律关系以及立法需求。新出现的法律主体有网络服务平台、个人消费者、三维文档传播者等。可能的侵权行为有个人“生产”专利产品零部件的行为、传播、销售三维文档的行为以及网络服务平台的分享行为等。  第二章,分析新技术下现有专利侵权制度的不合理之处。现有的法律制度无法有效的规范专利间接侵权行为,需要构建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同时,对于个人对专利权的合理使用应该适当限缩,这两者缺一不可。  第三章,构建我国专利间接制度和针对《专利法》具体的条文修改办法。将专利间接侵权的行为认定、主观要件、侵犯对象、责任承担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归纳,设计适合我国法律体系的专利间接侵权制度。我国《专利法》第十一条中个人合理使用内容的主观目的和行为的统一,不应仅仅局限于“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主观归责方式,对“为个人目的”的非生产经营行为是否侵权应结合个人行为的具体情形予以判断。

3维打印技术;专利法;立法完善;权益保护

广西大学

硕士

法律(非法学)

黄莹

2016

中文

D923.42

41

2016-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