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四川盆地南缘大凉山地区构造特征研究

赵高平
成都理工大学
引用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一直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由于恶劣的地质环境等条件因素的影响,针对四川盆地南缘大凉山地区的构造极其演化特征研究一直较少,且目前成果多基于地球物理手段研究区域地震分布特征或震源机制等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大凉山地区的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入手,以横穿大凉山地区的两条构造剖面为基础,查明区域内的主要构造特征,并遵从相似原则,以构造砂箱物理模拟实验为手段,研究其地腹构造演化特征,最后,从构造样式、隆升剥露、区域盖层条件及盆山结构四方面分析了大凉山地区油气保存条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大凉山地区构造及主应力方向多为北西-南东向挤压,主断裂带多表现为左旋走滑特征,研究区分布美姑盆地、甘洛盆地、昭觉盆地等,表现为盆内低缓、盆缘高陡的山间盆地。研究区两条剖面总体均经历三个演化阶段:①沉积初期到晚白垩世的埋藏增温阶段;②晚白垩世末期-新生代早期的抬升剥露阶段;③古近纪晚期-新近纪早期的快速抬升冷却阶段。  (2)砂箱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走滑-挤压构造的演化特征。实验结果早期具典型的吕德尔剪切特征,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随后的挤压逆冲作用使得构造剖面进一步叠加,局部早期的构造完全被破坏至模糊不可辨。运用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监测的处理结果显示,砂箱表面物质的速度场与砂箱构造变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速度场集中区的不断调整和释放从侧面解释了该地区走滑断裂带附近地震频发的原因。  (3)通过对研究区内油气地质保存条件探究表明,区域内烃源岩较丰富,发育白果湾组砂岩、筇竹寺组泥质岩和五峰-龙马溪组泥质岩,然而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区域内盖层(膏盐岩层)被剥蚀殆尽,仅在靠近四川盆地南缘地区呈零星分布,加之通天断层的影响和破坏,使得区域内早期可能的油气藏被调整和破坏,无法得到有效保存。

砂箱物理模拟;构造变形;油气保存条件;地震分布特征

成都理工大学

硕士

矿产普查与勘探

刘树根;邓宾

2016

中文

P618.13

66

2016-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