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3034909

社会治理视角下中国慈善救助发展研究

吴运华
山东大学
引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逐渐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鼓励。随着政府角色的转化与民间慈善力量的发展,慈善组织独立性与民间性逐步增强。然而,慈善救助事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政策实施不到位、民间性与独立性不足、救助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慈善救助政策的引导与控制作用。因此,如何针对慈善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完善相关政策及发展途径成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将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并提出激发慈善等公益组织的活力,在政府的指导下,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正确处理并优化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关系。2016年3月16日,《慈善法》通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于促进慈善救助发展的高度重视。  本文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实地研究法,通过收集查阅国内外关于社会治理与慈善救助政策的各类文献资料:包括相关理论论著和研究;新时期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各类慈善组织详细资料,以及相关行业网站的救助信息资源等,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并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对慈善救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知情者及受益者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式访谈,从而对慈善救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估。通过分析慈善救助的法规政策、发展历程、实施效果与不足,并借鉴英国——官民合作型、美国——民间主导型等慈善事业发展模式,从而探讨出发展中国慈善救助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即加快慈善立法与法治建设,完善慈善法律体系;通过加强筹资能力建设与提高项目运作能力等途径来促进慈善组织自身发展;并通过慈善救助结构的优化、方式的创新等方法来促进慈善救助效率的提高,进而实现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良好互动衔接,更好地发挥二者在扶贫济困、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

慈善救助;社会治理;政府职能

山东大学

硕士

社会保障

高鉴国

2016

中文

D632.1

60

2016-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