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因明四种相违研究(2)<因明大疏>的解释和异论的探讨》翻译实践报告

张真真
浙江工商大学
引用
因明学最早产生于古代印度,作为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研究者众多。而佛教经由中国传入日本之时,因明学也随之传入,各门各派对因明也展开了相关研究。及至现代,中日两国的许多学者继续着因明研究,交流也日益增多。  本文以日本学者根无一力《因明四种相违研究(2)---<因明大疏>的解释和异说的探讨》的翻译为例,在介绍文本和翻译过程之后,联系赖斯的文本分析理论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通过具体例子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  首先,文中有大量的长句,因为汉语与日语语言表达习惯不同,所以在翻译这些长句时,需要对语序做出一定调整。其次,文中有大量专有名词和引用部分,既有相关汉语文献的引用,又有古代日本相关研究文献的引用,这些引用部分的语言风格不尽相同,除能找到相应汉语文献的部分之外,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处理。而专有名词则查找佛学相关文献,查找以前的相关翻译作为参考,找出确切的对应词语。再次,文本中出现了大量词义相近的接续词,如“ただし”、“しかし”、“ところが”等,虽然日语中这些接续词有所不同,但是在翻译成汉语时,意思却相差不大,为了不让译文给人以重复啰嗦之感,翻译时应注意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最后,本文所选文本属于学术论文,翻译时还要注意文体和语气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希望可以对以后同种类论文的翻译有所启发。

日语文本;汉语翻译;文本分析理论;功能对等理论

浙江工商大学

硕士

日语笔译

肖平

2015

中文

H365.9

60

2016-06-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