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利用重组大肠杆菌高效合成S-腺苷蛋氨酸的研究

朱祺
浙江工商大学
引用
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又名孓腺苷甲硫氨酸,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它的重要性仅次于ATP,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转甲基、转硫基、转氨丙基等作用,与核酸、蛋白质、磷脂质、神经递质以及维生素的合成紧密相关,并且它对肝病、抑郁症和关节炎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目前,SAM价格高昂且不能被广泛用于临床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活力不足且不稳定,且只有(S,S)-SAM,也就是(-)-SAM才具有生物活性。SAM在我国的研究开发较晚,肝病和关节炎患者的市场需求又十分巨大。因此,利用合适的制备方法来提高SAM的产量,使其可以得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意义非常大。  化学合成法、酶促转化法和发酵法这三种方法是SAM的主要生产方法。化学合成法产率低下,且底物又十分昂贵,况且从产物中分离出有活性的SAM比较困难,所以不用这类方法。酶促转化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AM合成酶的酶活,而且产物的无污染和纯度高等特点,体现了它的优势,但SAM合成酶在体内浓度较低,不易提取,而且ATP的成本高昂,这成为一大限制因素。近年来,以酵母为主的发酵法应用广泛,但是以大肠杆菌为表达系统的发酵法还是比较缺乏,本论文探索性尝试以重组大肠杆菌为菌种进行发酵,并且优化了发酵参数。  本课题首先以大肠杆菌BL21为表达系统,构建两种重组菌BL21-pET-28a-metK和BL21-pET-32a-metK,达到克隆S-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基因(metK)的效果,并从分子和蛋白质的角度分别证明已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ET-28a-metK和pET-32a-metK。  再利用HPLC对两种重组菌的SAM产量作了对比,得到高产菌株,命名为ZJGS-SAM,并选出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中的六种因素,通过P-B实验从这六种因素中又得到了三个主要因素:酵母膏、装液量和pH,利用最陡爬坡实验得到了三个中心点的浓度,接着通过Box-Behnken Design实验得到一组可以使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一组培养基成分:乳糖20g/L,大豆蛋白胨40 g/L,酵母膏35g/L,NaCl10g/L,MgSO41.2 g/L,L-蛋氨酸1g/L;培养条件为初始培养基pH7.5,诱导温度33℃,接种量1%,转速220 rpm,装液量30 mL(250 mL摇瓶)。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发酵12h,对比未优化的35 mg/L原是产量,提高了271.4%。  通过上罐发酵进行验证,在分批发酵方式下,优化了pH条件和通气量的选择,产量达到87.88 mg/L,接着在分批补料发酵的方式下,采用了以乳糖为碳源的恒速流加的补料方式,提高了最终产量,达到了300.9 mg/L的浓度,并得到一组适合5L发酵罐生产的数据,从而为大量制备SAM奠定重要基础。

S-腺苷蛋氨酸;重组大肠杆菌;合成工艺;生物活性

浙江工商大学

硕士

生物化工

于平

2015

中文

TQ464.7;TQ460.6

80

2016-06-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