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小叶山葡萄小极性部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姜超
厦门大学
引用
小叶山葡萄(Vitis thunbergii var.taiwaniana)是葡萄科葡萄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台湾,本文对小叶山葡萄的化学成分以及其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簿层色谱、分析型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小叶山葡萄60%乙醇提取部位大孔树脂柱95%乙醇洗脱部位共分得20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的分析比较、核磁共振波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20个单体化合物中包括6个甾体类化合物,1个萜类化合物,1个黄酮类化合物以,11个芪类化合物及1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1,2,4,10,11,12,15,16,17,18首次从葡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6,8,14首次从小叶山葡萄中分离得到。  利用DPPH法对小叶山葡萄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以及芪类等含多个酚羟基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黄酮类化合物6以及芪类化合物7,12,13,14,15,16,17,18,19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6,7,12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强于白藜芦醇。利用MTT实验对分离到的单体对Hela和MCF-7的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在作用浓度为50μM的条件下,化合物4和18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作用浓度为50μM的条件下化合物1,3,4,8对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的生长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化合物4抑制MCF-7生长活性的浓度梯度实验结果显示其细胞毒活性与作用浓度呈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利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炎症细胞模型对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中的黄酮以及芪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MTT实验表明化合物13,14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生长,Western blot实验证明13号化合物能够通过抑制P38以及其下游C-JUN的磷酸化而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的增殖。

小叶山葡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厦门大学

硕士

药物化学

陈海峰

2015

中文

R282.71;R284.1

83

2016-06-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