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964726

基于初中化学课程的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研究

张萌
苏州大学
引用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的生命线。在教育环节中,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采用高效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循环—差异”教学模式面向基础教育,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角色,实现循环与差异为特征的教学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方法,新模式。  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教学试验等研究方法,以初中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并结合所在学校马甸镇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课程的教学试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本研究工作主要包含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本研究的起源。然后,对国内外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教学模式作简单的综述。最后,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进行深入的叙述。  第二部分,文章的主要部分,介绍了“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包括“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教学与学习过程、学案的建立原则和编写方法、对待学困生的基本方法以及该模式的课堂时间安排。  第三部分,结合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对农村初中化学课程中“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四部分,选取所在学校淮安区马甸镇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作为试验对象,运用“循环—差异”教学模式进行化学课堂的教学试验。对实验班进行了化学课堂的新教学模式的接受、适应以及课堂参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测试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化学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反思“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在具体课程中的的建设思路和方法。  最后综合理论分析和教学实验,对本次“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进行简短的总结,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了该教学模式今后的发展方向。

初中教育;化学课程;循环-差异模式;教学质量

苏州大学

硕士

教育学

周年琛

2015

中文

G633.8

55

2016-06-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