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以鼓浪屿景区为例

丁燕杰
厦门大学
引用
一个时期以来,景区的价值以客流量为依据,接纳游客多,说明景区的特色鲜明、观赏价值大,这不但能提高景区知名度,而且能壮大地方经济。但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客流量过大已经成为人们共同担忧的问题。鼓浪屿的超高人气,对个人旅游品质及市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很大,以安宁的环境和特色老建筑闻名的鼓浪屿正在失去特色。鼓浪屿作为来厦游客必参观的景区,必须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和环境本身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无论是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看,还是从维护游客的旅游质量、居民的生活质量看,对鼓浪屿的旅游路线优化都是有必要的。  本文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鼓浪屿景区的网络结构进行了梳理,主要工作成果和结论如下:  (1)本文在理论上对旅游线路规划、旅游行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国内外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2)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市鼓浪屿景区案例的游客实际参观情况进行深入实地调研(认知地图和GPS调查相结合),对游客总体特征进行分析,以鼓浪屿94个参观景点作为研究对象,发掘景区不同码头和不同参观时间的选择对各景点游客到访情况的差异性。  (3)构建鼓浪屿景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针对游客参观情况构建各景点在景区中的功能定位,通过选择不同的指标进行分析,获得主流的旅游路线。社会网络分析模型表明:不同码头上岛显著影响了游客旅游线路和到访景点的选择、起到了分流作用;从同一码头上岛的游客,在不同的参观时间限制内,对旅游线路的选择存在一定差异。  (4)景区旅游路线优化研究,构建鼓浪屿景区旅游线路评价体系,揭示鼓浪屿游客的旅游线路现状,探讨从钢琴码头、三丘田码头、内厝澳码头三个不同码头进入景区,对各旅游线路热度的影响。探讨同一码头上岛的游客在半天、一天、两天三种不同的参观时间内,对旅游线路的选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各景点功能定位进行优化调整,超载的景点考虑如何分流,弱载的景点考虑如何提高景点吸引力的问题。  本文在国内外社会网络理论及分析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梳理及总结前人研究理论,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引入鼓浪屿景区规划中,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结合ArcGis等空间分析工具,基于GPS调研及认知地图调研获取的旅游者参观线路,构建反映鼓浪屿游客参观行为的模型,分析鼓浪屿内部旅游景点的网络结构特性,并针对不同码头、不同参观时间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扩展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重点提出相对应的旅游线路优化发展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点完善措施,以期对鼓浪屿未来的旅游发展及建设提供参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龙头路商业街片区的热度远大于其他核心景点,在鼓浪屿景区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今后应考虑限制商业规模。  (2)鼓浪屿景区内部景点间的网络结构紧密程度很低,两两景点之间大规模的流动关系稀疏,仅龙头路商业街片区与大多数景点之间互动频繁。人流多集聚于某几个核心景点:如日光岩、菽庄花园等。  (3)游客上岛码头政策改变后,游客还是会选择快速地穿越冷门区域,快速进入核心景点区域,在行程中几乎没有停留,这说明上岛入口的改变并不会彻底改变游客的空间分布。

旅游区;功能定位;线路设计;社会网络分析

厦门大学

硕士

城市规划与设计

李渊

2015

中文

TU984.18

112

2016-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