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914810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王璐璐
温州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  观察对进行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电针刺激,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择期行LAVH的患者,共40例,25-6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各20人,对电针组患者选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静脉麻醉,选择双侧足三里穴及三阴交穴,术前针刺30分钟,术中针刺维持自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连续波型,频率2 Hz,针刺强度以患者可以忍受的最大强度为宜。全麻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BIS,SPO2,PETCO2,气道压,分别在麻醉前(电针刺激前),术后15min,术后24h抽取血液样本2ml,6小时内以2000转/min高速离心10min,提取上层血清置于冻存管内,放入-80℃冰箱冰冻保存,集齐标本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6、IL-10、TNF-α和MCP-1水平,检测数值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年龄、体重、ASA分级等)、手术时长、主刀医生、术中出血量以及液体输注量,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  2、围术期:组内比较:气腹开始后各时间点较气腹前,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后15min、30min患者PETCO2及气道压均较气腹前都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各时间点患者血压、心率、呼气末CO2及气道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炎症因子:电针组与全麻组相比,患者血IL-6水平波动小、恢复早;电针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TNF-α和MCP-1水平有所减低;电针组患者IL-10水平相对升高。 结论:  对行LAVH的患者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能降低术后患者外周血中IL-6、 MCP-1及TNF-α的浓度,升高围术期患者IL-10浓度。对减低机体炎症反应并促进抑炎作用可能有积极意义,进而促进炎症反应较早、较快恢复,从而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炎症反应

温州医科大学

硕士

麻醉学

王均炉

2015

中文

R713.42

26

2016-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