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860248

卮言与《庄子》内篇文章结构研究

娄薇
河南师范大学
引用
《庄子》一书行文高深莫测、恢诡谲怪,故而使得历代学者对于庄学的研究存在许多争议。现当代庄学泰斗张默生认为“三言”是解庄的金钥匙,这一观点的判定来源于《庄子》杂篇部分其中两篇的文章内容,这两篇即《庄子·寓言》和《庄子·天下》。《庄子·寓言》中说道:“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庄子·天下》中又说道:“以天下为混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除张默生外,清代王夫之也认为这两段文字是对于《庄子》写作手法的描述,阐释了“三言”对于《庄子》构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其运用特点。笔者认为采用这样“以庄解庄”的研究方法十分可取,能够更为真实的还原出庄子思想。  在“三言”中,对于“卮言”的概念与功用,学界历来众说纷纭。崔大华将“卮言”分为三类,第一类即将“卮”视为酒器,“卮言”即是指酒后之言;第二类“卮言”非守旧的言论,是中正之言;第三类即将“卮”视作支离破碎讲,“卮言”乃是支离破碎的语言。根据张洪兴的研究和总结,“卮言”定义自古至今大约可以又分为七种说法,即无心之言、宴饮之辞、支离之言、不一之言、“卮漏”之言、“圆”言以及矛盾之言。  研究“卮言”的关键需从“卮”字入手虽无可厚非,但如果仅参考“卮”字的本义或囿于《庄子·寓言》和《庄子·天下》对于“卮言”的描述来研究,不免有失偏颇。根据蔺羡璧主编的《文章学》中对于文序是文意的表现形式这一观点,笔者认为想要准确地定义“卮言”则必须理清《庄子》的文本结构。  今本《庄子》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内七篇为庄子本人所作,是《庄子》一书的思想核心,这一观点学界已几乎达成共识。本文试图从《庄子》内七篇入手,通过梳理内七篇的思想内容及内部逻辑,进而推导出《庄子》内七篇的“树状”结构。从“树状”结构出发,定义出“卮言”即是“枝言”,是庄子说理的论点所在,起到贯穿连接全文并画龙点睛的作用。

《庄子》;卮言;内部逻辑;文章结构;表现形式

河南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王绪霞

2014

中文

I206.2

61

2016-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