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立极针法治疗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刘新蕊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观察立极针法治疗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期探索一种简便、新颖的针灸方法。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模式,将大针灸科门诊病人中符合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诊断标准的66例病人,按先后就诊顺序,1∶1随机分为治疗组(立极针法组)和对照组(辨证针刺组),对照组给予辨证针刺法操作针刺;治疗组给予立极针法操作针刺。每周治疗2次,每3天1次,共治疗10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参照《疲劳评定量表》(FA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分别对两组患者疲劳程度及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并观察疗效。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脱落7例;治疗组实际纳入30例,对照组实际纳入29例。  一、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的基线比较  1.性别比较:对照组为男8例,女21例,治疗组为男4例,女26例,经x2检验,x2=1.85,P=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年龄比较:对照组为34.90±9.24,治疗组为33.50±6.36,经t检验,t=-0.68,P=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3.病程比较:对照组为8.97±2.56,治疗组为9.43±3.09,经t检验,t=0.63,P=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二、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1.疲劳评定量表积分比较  (1)两组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为157.62±22.52,治疗后为91.66±35.52,经t检验,t=-8.45,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照组治疗有效;治疗组治疗前为155.67±18.86,治疗后为89.23±36.12,经t检验,t=-8.93,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治疗有效。  (2)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积分比较,经t检验,t=-0.36.P=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经t检验,t=-0.26,P=0.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效果相当。  2.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积分比较  (1)两组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为68.34±12.49,治疗后为93.83±16.76,经t检验,t=6.57,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照组治疗有效;治疗组治疗前为68.83±9.30,治疗后为93.57±15.00,经t检验,t=7.68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治疗有效。  (2)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积分比较,经t检验,t=0.17.P=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经t检验,t=-0.06,P=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效果相当。  3.疗效比较: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经秩和检验,Z=-0.16,P=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效果相当。  4.即刻气化反应观察结果:在立极针法组操作过程中有11例患者出现手暖足凉,5例出现腰暖,4例出现手足暖,1例出现肩部排冷风等气化反应。在辨证针刺组操作过程中未见明显气化反应。  结论:立极针法与辨证针刺均对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且在改善疲劳程度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治疗效果相当。另立极针法组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即刻的排寒反应及以“暖”为主的气化反应,提示立极针法有很好即刻的温阳排寒的作用。

疲劳综合征;立极针法;临床疗效;针灸方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

硕士

针灸推拿学

樊莉

2015

中文

R246.1

37

2015-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