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陈韦全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进行科学的疗效评价,探讨火针治疗及规范的康复治疗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方法,以减少脑卒中患者因肢体痉挛而对日后的康复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探讨其疗效及疗效与疗程间的关系。  方法:课题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台湾台北市万华区立新诊所门诊的病人,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别纳入火针配合康复治疗组(治疗组)31例、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取患侧肢体各关节(即肩、肘、膝、踝、腕等关节)附近肌腱的阿是穴,或根据“以痛为腧”的原则,选取疼痛点或发硬的部位,每关节选3-5点为治疗点,每周治疗3次,隔天1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上肢取极泉、尺泽、内关,下肢取鼠蹊、阴陵泉、三阴交,结合随症取穴+辨证配穴,每周治疗3次,隔天1次,共治疗4周.两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采用“一对一”方式,并根据患者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法.每次每个病位选择1-2种训练方法,每次训练时间为50分钟,每周训练3次,隔天1次,共训练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  结果:共完成病例62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93.5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火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总体有效率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差异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4周后的FCA评分、NDS评分、FMA评分及CS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2周或4周的治疗后,火针结合康复疗法均能明显改善上述评分.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FCA评分、NDS评分、FMA评分及CS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4周后的上述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治疗2周后改善上述评分不明显,在治疗4周后则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间FCA评分、NDS评分、FMA评分及CS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间上述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火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起效时间较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更快,但两组治疗方法的最终疗效差异不明显。  结论:①火针结合康复疗法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均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②火针结合康复疗法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方方面疗效相近,差异不明显。③在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中,火针结合康复疗法比针刺结合康复疗法起效更快。

脑卒中;肢体康复;火针疗法;疗效分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博士

针灸推拿学

庄礼兴

2015

中文

R255.2;R245.316

68

2015-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