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中药酚性抗氧化剂清除DPPH自由基机理的推断性研究

韩露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  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机理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为了从化学实验的角度提供直接证据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验证,本课题采用GC-MS和HPLC-MS的方法分析了几种中药酚性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反应的生成产物,在此基础上分析此类反应可能的机制,系统地研究此类反应的一般规律。  方法:  本课题从经典的DPPH·自由基清除反应出发,用GC-MS和HPLC-MS的方法检测分析了丁香酚、异丁香酚、香芹酚、麝香草酚、莨菪亭、芥子碱六种天然酚性中药活性成分以及BHA、BHT两种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清除DPPH·自由基后的产物,基于质谱结果,分析推断该反应可能的反应机制,并考察了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溶剂效应;为了探索反应条件对此类反应产物的影响,选取了BHA为代表,分别考察了BHA清除DPPH·自由基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类型或反应产物峰面积的影响。  结果:  GC-MS结果显示,BHA与DPPH·自由基反应的产物,分子离子峰为m/z358,其中碎片离子109与207出现差值为28的碎片丢失,指示可能生成了中间产物醌或半醌,最终生成了比较稳定的二聚体,为RAF机制;BHT与DPPH·自由基反应结果中,检测到纯净的分子离子峰为m/z430,推测为BHT与DPPH·加成产物,另一新生成的小峰显示了m/z250分子离子峰,可能发生了溶剂效应。  丁香酚与其同分异构体异丁香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反应中,产物均检测到显著的分子离子峰m/z326,约为丁香酚或异丁香酚(m/z164)的两倍,显示了二聚体的生成,为RAF机制,但只有异丁香酚检测到另一产物分子离子峰m/z195,同理推测此过程可能伴有溶剂效应。  另一组同分异构体香芹酚和麝香草酚与DPPH·自由基反应,质谱图均显示纯净的分子离子峰m/z298,约为香芹酚或麝香草酚(m/z150)的两倍,且均伴随-28的碎片丢失,显示了中间产物醌或半醌的生成;以上产物的生成过程均发生了HAT或SET机制,自由基加成过程发生了RAF机制。  HPLC-MS检测结果中,莨菪亭与DPPH·自由基反应的二维色谱图中显示生成了一个新的产物峰(Rt=7.80min),莨菪亭和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是351 nm和382nm,显示了明显的红移(351nm→382nm)。HPLC-ESI-MS的分析方法结果中,产物峰显示出一个分子离子峰为m/z381.0[M-H]-,提示可能生成了莨菪亭的二聚物,此反应过程中,不仅有HAT和SET机制发生,也发生了RAF机制。  类似地,芥子碱硫氰酸盐与DPPH·自由基反应结果也显示多出一个反应产物峰(Rt=7.80min),芥子碱和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是344nm和475nm,同样出现明显的红移(344nm→475nm)。HPLC-ESI-MS结果中,产物峰显示出一个分子离子峰为m/z703.6[M-H]-,这表明产物可能为芥子碱硫氰酸盐与DPPH·自由基的加成产物,此反应过程,同样发生了HAT、SET和RAF机制。  BHA与DPPH·自由基反应的影响因素考察结果显示,在反应0.5hr到12hr内,随反应时间延长,产物峰面积成缓慢上升趋势;在20℃到80℃范围内,随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峰面积反而下降;反应物摩尔比考察结果显示,BHA与DPPH·摩尔比为1∶1时产物峰面积最大。  结论:  1.八种中药酚性抗氧化剂清除DPPH自由基的反应,肯定经历了HAT(氢转移)或SET(电子转移)机制,但具体是HAT还是SET有待进一步确认;  2.八种中药酚性抗氧化剂清除DPPH自由基的反应,也肯定经历了RAF机制。RAF机制又分为三种类型,即二聚反应、抗氧化剂半醌式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的加合反应、抗氧化剂半醌式自由基与溶剂自由基的加合反应(也即溶剂效应)。具体是哪一种类型,产物需要综合考虑到空间位阻、p-π共轭、σ-p超共轭诸多因素而定。本文首次提供了上述三类RAF机制的直接证据,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分析。  3.影响因素考察数据显示,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摩尔比均对BHA清除DPPH·自由基反应产生影响。  

中药酚性;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反应;中药活性;质谱结果

广州中医药大学

硕士

中药学

李熙灿

2015

中文

R284.1;O657.63

67

2015-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