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督脉阳虚”病机及临床研究

唐汉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  1、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普通人群的背部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的差异,探讨背部督脉皮温的高低与人体阳气盛衰变化的关系。  2、通过对比普通人群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背部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的差异,揭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督脉阳虚”的病机特点。  3、通过随机设计的临床研究,观察“温通督脉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评估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以“督脉阳虚”为基本病机认识的临床意义。  方法:  1、病机研究:首先,于2014年5月-2014年10月随机抽取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体检的的普通人群,共计180例,75岁以上为一个年龄段,75岁以下以每15岁为一个年龄段,每一年龄段取30例受试者,所有纳入研究的受试者在试验时均无急性疾病存在。运用日本三荣株氏生产的Thermo Tracre6T67型红外成像系统对每例受试者进行背部督脉循行线的皮温检测,收集、整理数据,并对各个年段普通人群的背部督脉循行线皮温予以比较;同时选取了包含各个年龄段的普通人共221例,其中女性152例,男性69例,比较不同性别人群背部督脉循行线的平均皮温情况;最后,于同一时段,选取了同一年龄段的普通人群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各30例,两组人群一般情况无差异,分别比较二组人群的背部督脉循行线的平均皮温情况。  2、临床研究: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选取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经腰椎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及临床检查确诊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入选病例共70例,随机分为“温通督脉”治疗组及西药治疗对照组,最终纳入研究的病例共69例,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制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外科学会腰痛疗效评价标准(JOAscore)29点法评分及胸背部、腰背部督脉循行线的平均皮温情况。  结果:  1、病机研究  ①普通人群背部督脉循行线皮温在0-14岁的年龄段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9岁年龄段普通人群背部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明显低于0-14岁年龄组,但要高于45-59岁年龄组及75岁以上年龄组的普通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30-44岁、60-74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44岁年龄组人群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高于45-59岁及75岁以上年龄组的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低于60-74岁年龄组的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9岁年龄组的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高于7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的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但低于60-74岁年龄组普通人群的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74岁年龄组普通人群的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明显高于75岁以上年龄都普通人群的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随着年龄段的增长,普通人群督脉循行线的皮温呈下降的趋势,但60-74岁年龄组的普通人群的背部督脉皮温反而较30-44岁及45-59岁年龄去人群的皮温升高,但这一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75岁以上人群的背部督脉循行线皮温明显下降,于各年龄组中处于最低水平。  ②与传统认为女性体表温度高于男性不一样,本研究显示男性背部督脉的平均皮温32.04±3.47℃高于女性的31.45±2.54℃,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③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胸背部督脉循行线皮温为31.29±1.34℃,低于普通人群的32.9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背部督脉循行线皮温为31.69±1.54℃,低于普通人群的32.8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研究  ①临床疗效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规定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治愈、显效率,但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十分制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采用VA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③日本骨外科学会腰痛疗效评价标准(JOA score)29点法评分  采用JOA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腰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JO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胸背部督脉皮温  两组患者治疗前胸背部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胸背部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胸背部督脉循行线平均皮温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普通人群的背部督脉循行线的平均皮温随着人体阳气的盛衰而变化,总体呈现出年轻时阳气盛则背部督脉循行线的皮温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阳气渐衰则背部督脉循行线的皮温亦随之降低。但其中60-74岁年龄组的普通人群的背部督脉循行线的皮温反而要高于30-44岁及45-59岁年龄组人群,虽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这一有违“常理”现象可能揭示出这一年龄段的年轻老年人正逐渐失去“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逐渐出现阴不摄阳,阳气外浮的现象,而75岁以上年龄组的老年人背部督脉循行线皮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可见背部督脉循行线的平均皮温随着年龄增长、阳气的衰退,而总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2、普通人群中男性督脉循行线的平均皮温高于女性,虽然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似乎亦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医理论中“阳主温煦”,男性属阳,督脉为“阳脉之海”有其客观事实依据。  3、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其胸背部、腰背部督脉循行线皮温均明显较低,揭示了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普遍存在“督脉阳气亏虚”的病理现象,“督脉阳虚”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基本病机所在。  4、以“温通督脉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督脉阳虚;温通督脉法;临床疗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博士

中医骨伤科学

林一峰

2015

中文

R682.13;R289.1

63

2015-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