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基于骨代谢探讨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PMOP的差异及两种补肾法的干预机制

李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  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中属于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患者临床基本资料、骨密度和骨标志物四项等指标,探讨两种证型患者间的差异。  基于Ⅰ型胶原合成、交联与基质矿化探讨补肾阴法与补肾阳法治疗PMOP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  方法:  选择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并诊断为PMOP的患者,根据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纳入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患者,收集两种证型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境年限、体重、身高、BMI等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T值、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eptide,PINP)、β-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ross 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 collagen,β-CTX)、N端骨钙素(N-MID)、25-羟维生素D(25-OH Vitamin 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证型患者间各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间的差异。  1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补肾阴组和补肾阳组。建立双侧大鼠卵巢切除模型,三个月后,给予药物灌胃干预。西药组予福善美、补肾阴组予六味地黄丸、补肾阳组予桂附地黄丸、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药物干预三个月后进行指标检测,采用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近端骨密度,使用骨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股骨近端松质骨的组织形态学,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组织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phase,B-ALP)、PINP、NTX和CTX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调控Ⅰ型胶原合成(COLIA1、COLIA2),Ⅰ型胶原交联(Lhx9)和基质矿化(Bglap、Ibsp、Smad3、Runx-2)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  成果:  共纳入61例汉族PMOP症患者,其中诊断为肾阴虚证者28例,肾阳虚证者33例。肾阴虚证患者与肾阳虚证患者在年龄、绝经年限、体重、身高、BMI方面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示两组患者在各项基线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MI等于25作为分类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类,其中肾阴虚组患者BMI大于等于25的数量多于肾阳虚组,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示,两组间体重超重人数所占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BMD和BMC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示两组间BM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M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肾阴组的BMD明显高于补肾阳组。β-CTX、N-MID、25-OH VitD三项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INP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肾阴虚组的PINP水平明显大于肾阳虚组。  大鼠卵巢切除后,模型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给予药物(福善美、桂附地黄丸、六位地黄丸)干预后大鼠骨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西药组骨密度明显高于中药组骨密度(P<0.05),补肾阳组和补肾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大鼠股骨近端骨组织形态学比较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骨小梁数量减少,排列不齐,间隙增宽,可见断裂导致的骨性连接缺失。药物(福善美、桂附地黄丸、六位地黄丸)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骨小梁数量增多,排列整齐,间隙变窄,无可见断裂。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基质矿化相关基因Lhx9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药物干预组中,补肾阳组的胶原合成相关基因COLIA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西药组和补肾阴组中COLIA2基因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补肾阳组中Lhx9基因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与西药组相比,补肾阳组中COLIA1和Lhx9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补肾阳组和补肾阴组相比,COLIA1和Lhx9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COlIA2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Bglap和Runx-2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药物干预组中,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补肾阳组Bglap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补肾阴组Ibsp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三组的Smad3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西药组相比,补肾阳组的Smad3基因与补肾阴组的Ibsp基因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和补肾阴组相比,补肾阳组中Bglap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Ibsp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PMOP患者在BMI、BMD及骨标志物PINP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肥胖及骨形成速率的增加可能是肾阴虚证患者BMD明显高于肾阳虚证患者的可能原因。  补肾阴法和补肾阳法可通过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改善骨组织结构的破坏有效治疗大鼠PMOP症。两种补肾法的干预可能是通过调节骨组织代谢并调控Ⅰ型胶原合成、交联与基质矿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补肾阴法和补肾阳法的具体作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补肾法;骨代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博士

中医骨伤科学

黄枫

2015

中文

R681.1;R289.1

75

2015-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