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右美托咪定对唤醒开颅患者术后机械痛觉阈值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吴昊澎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和背景:  寻找合适的唤醒麻醉方法对脑功能区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前期的研究初步发现,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异丙酚与瑞芬太尼的唤醒麻醉方法用于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唤醒质量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干扰术中电生理刺激定位等的优势,然而这种唤醒麻醉方法对于可影响患者术后转归的重要指标如痛觉过敏、细胞免疫等的影响尚未清楚。因此,本研究观察Dex对唤醒开颅患者术中唤醒质量、术后机械痛阈值、细胞免疫功能等指标的影响,以明确Dex在满足术中唤醒要求的同时是否还能改善对此类患者术后转归非常重要的如痛觉过敏、免疫功能、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为临床上开颅手术选用这种唤醒麻醉方法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在唤醒麻醉下行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均使用静脉工作站进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根据唤醒期使用镇静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D组为Dex复合异丙酚与瑞芬太尼组;R组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C组为对照组。每组20例,由同组医生进行手术和麻醉。当患者呼唤睁眼和自主呼吸良好时,拔出喉罩,停止丙泊酚泵注,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Ce)减至0.3-0.6 ng·ml-1持续泵注。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2μg·kg-1静脉泵注(大于10min),随即持续泵注0.2-0.4μg· kg-1·h-1剂量镇静至手术结束。R组维持瑞芬太尼靶控浓度0.30.6 ng·ml-1持续泵注。C组按D组Dex的速度泵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待病灶切除后,三组均再诱导加深麻醉,插入喉罩控制呼吸至手术结束。术中使用Narcotrend监测、改良清醒镇静评分方法(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和脑功能区手术定位时态表等指标评价术中唤醒质量;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以及72小时内的术后不良反应;利用Von Frey触觉测量套件测量患者术前、术后24、48和72小时健侧前臂及手术切口周围的机械痛阈值和评估术后VAS评分。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水平,计算CD4+/CD8+比值。  结果:  1.三组患者术中唤醒期间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均为5分,脑功能区手术定位时态评分均为良好;各组间的唤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与术前比较,三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值有显著下降(P<0.05);D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值均明显高于R组及C组(P<0.05);R组与C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的基础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周围的机械痛觉阈值的变化与上述各组间的前臂机械痛觉阈值的变化一致。  3.与术前相比,三组在术毕和术后24小时CD3+、CD4+、CD4+/CD8+均降低(P<0.05),在术毕三组NK水平均升高(P<0.05),D组升高水平显著小于R组和C组(P<0.05);与D组相比,R组和C组在术毕、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的CD3+、CD4+、CD4+/CD8+均低于D组(P<0.05),R组和C组CD3+、CD4+、CD4+/CD8+在术后48小时仍继续降低(P<0.05);三组在在术前CD3+、CD4+、CD4+/CD8+和N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D8+在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右美托咪定可成功应用于唤醒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呼吸通气功能,唤醒质量好和不影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特点,进一步证实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与瑞芬太尼的唤醒麻醉用于唤醒开颅手术中具有很好的优势。  2.右美托咪定用于唤醒开颅手术中可以抑制对患者术后机械痛阈值的降低,预防痛觉过敏的发生。  3.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唤醒开颅手术中,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减轻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右美托咪定;唤醒麻醉;痛觉过敏;细胞免疫;开颅术

广州中医药大学

硕士

麻醉学

陆建华

2015

中文

R614

35

2015-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